2019年9月2日至11月25日,人民网“70年70问”系列报道历时2个多月,抽调了全网300余名编辑记者组成70个报道小组,通过围绕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等五大主题的70个满怀问题意识的融媒体报道,向社会展示了新中国成立70年来的多个历史场景、感人故事、焦点时刻、详实数据和权威理论,完满地阐释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新中国为何取得巨大治理成就的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之钥。
陈福林铜像。吴楠摄(选自《中国的“小巷总理”为什么管用?》)
【点击进入人民网“70年70问”专题】
2019年9月2日至11月25日,人民网“70年70问”系列报道历时2个多月,抽调了全网300余名编辑记者组成70个报道小组,通过围绕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等五大主题的70个满怀问题意识的融媒体报道,向社会展示了新中国成立70年来的多个历史场景、感人故事、焦点时刻、详实数据和权威理论,完满地阐释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新中国为何取得巨大治理成就的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之钥。
系列报道通过电脑网站、手机客户端、微博、微信、短视频等多个平台广泛传播,获得了两微端近7000万次阅读量、视频端2.3亿次播放量、微博端2.2亿次微博话题阅读量的良好效果。细细回顾“70年70问”系列报道的成功秘诀,不难发现,除了采取全方位覆盖、全天候延伸、多领域拓展的全媒体传播策略外,这70组5000字左右篇幅的稿件和时长不足5分钟的视频,无疑都从不同的路径回答着当今中国社会的时代命题。有的在大视角下讲小故事,而有的则从小事件中见大背景;有的展现了世人所不知的中国成就,提出了何以可能的意外之问,有的则从身边习以为常的现象谈起,回答其背后蕴含的困难及中国的解决之道。
这些问题的发现、提出、解答、阐释,体现出人民网编辑记者不愧为党和人民的新闻工作者,体现着当代新闻工作者不断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主流媒体不断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的有益探索和重要突破。
大题小做,直面社会关切之问题
人民网“70年70问”的收官之作《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是世界上最优秀的HR》,尝试从组织建设和组织管理的角度,回答“中国之治”的制度密码这一宏大命题。报道开头,作者从一个“网红”切入——2018年,云南省楚雄州委组织部发布一则州管干部任前公示公告,一位名叫李忠凯的干部出生于1980年8月,但照片上的他两鬓苍白、头发花白,引发了网友热议。李忠凯是中国万千基层干部的普通一员,但是他的个例却又能很好地体现出中国共产党选拔和任用的领导干部身上所负起的担当作为精神。这篇报道通过一个又一个社会普遍熟悉的具体人物谈起,阐释了中国共产党如何选拔团队骨干、如何考核监督团队成员、如何让团队成员认同价值观、如何提高团队凝聚力、如何为团队吸引人才等“HR”工作的各个方面,颇为生动形象,也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类似的,在社会普遍关注并且热议的问题上,系列报道毫无回避,直面社会关切的重大重要问题,通过讲述具体人物的故事、具体事件的过程、具体案例的剖析、具体结构的组成等不同角度,对《中国坚持对外援助为什么不是“穷大方”》《为什么有了纪委,还要设立监委》《中国的民营企业为什么要加强党的建设》《中国为什么要做强做优做大国企》等问题进行了详尽而有力的回答,具有非常显著的解惑效果。
以小见大,阐释现象背后之问题
中国社会日新月异,街头巷尾发生的小事背后往往蕴藏着国家发展、社会变迁、制度完善的大问题。在《中国的“小巷总理”为什么管用》这篇报道中,作者以1949年10月杭州市上城区上羊市街人力车夫陈福林当选居委会主任的故事,描绘了一幅中国基层民主发展实践的历史画卷。从实践上中国首位“小巷总理”陈福林的产生,到1954年全国人大常委会规范城市居民基层民主的《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条例》,再到召开“诸葛亮会”的沈阳市铁西区兴工九委社区黄凤珍、组织“民生议事会”的鞍山市灵西社区刘娟、一呼百应“社区网红”的沈阳市沈北新区道义街道晨兴社区的高云白、创建“一网一格多功能”工作模式的沈阳市大东区万泉街道魁星社区的朱帅,跨越时间的基层实践逐渐也形成了中国协商民主的精神和方法论,这不仅是作为中国完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历史进程的反照,同时更是中国在民主理念和民主模式上,对全世界提供的中国智慧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关阅读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