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工是不可能的,这辈子都不可能打工。”
因这句匪夷所思的“金句”走红网络的周某大概怎么也没想到,出狱那天会遭遇更为匪夷所思的一幕:多家“网红经纪公司”会开着豪车堵在监狱外接他,甚至开出天价要“签约”。据媒体报道,周某的兄长称已有30多家类似公司接触过周某家属,甚至提出过300万元的签约金。
这样的一幕何其相似。“流浪大师”沈巍、“发际线小吴”、“犀利哥”等众多意外闯入公众视野一炮而红的“网红”,都在流量退去后踪影难觅。
“在明天,每个人都能成名15分钟。”这是以大众、流行、通俗和恶搞为关键词的波普艺术大师安迪·沃霍尔的预言。
尽管目前周某已经表示“不会签约”,“签约了就是给人打工,这辈子都不可能打工”,但我们无法苛责一个人面对经济压力时做出的合法选择。
我们不满“网红经济”猎奇逐臭之时,还应该做些什么?
娱乐可以多样,但底线不能突破
多辆豪车并排等待、多人举着手机直播……这样的一幕竟然出现在监狱门口。4月18日,因涉嫌盗窃、抢劫电动车被判刑4年半的男子周某刑满释放,此前放言“这辈子都不可能打工”的他再次受到网络关注:某公司抖音号预告称将“巨额年薪签约周某”,多家“网红孵化公司”“网红经纪公司”,开着豪车直奔监狱。
这样的“热度”让不少网友无法接受。在不少人看来,网络直播题材虽然可以千奇百怪,但周某的特殊之处在于他是因涉嫌犯罪时的话引发关注的。“‘在线经济’虽然很火,但用‘天价签约’来吸引眼球,这些公司突破了公序良俗的底线吧?”市民张萌对这样的场景感到不满,“这会不会让很多社畜觉得,辛苦奋斗还不如犯罪之后讲一句‘金句’收益来得快?是不是在鼓励更多的人犯罪不是大事,搞不好还会有意外收获?”在一些专业人士看来,以娱乐化的姿态传播犯罪相关的人和事,是对社会正气的解构,遗患无穷。
中国广告协会昨天发布了一份《关于加强社会化营销自律促进健康发展的声明》,表示“对于犯法已经受到法律惩罚,重新回归社会,开始正常生活的人,社会应该给予接纳包容,但不应以错误的世界观、价值观为卖点,以此博眼球、引流量,实现所谓的商业变现。”
中国演出行业协会今天也发声:流量只是一种驱动力,是否导向健康的经济模式,是否能具有长远的发展动力,要看流量是否能被引向真正的价值。
“对于以此为噱头炒作‘搞事情’的网红经纪公司,行业坚决予以抵制,对这些无视行业道德底线,破坏行业健康生态的网络经纪公司,纳入负面清单。”中国演出行业协会网络表演直播分会秘书长瞿涛说,“搏眼球,造噱头,蹭热点,突破底线、一味媚俗引来的流量,是短视的,也是短时的,难以为继、不可持续。分贝再高,嘘声终究是嘘声;流量再大,糟粕始终是糟粕,终究难以经受时间和市场的考验。”
一些网友也建议,对直播题材和内容,平台方、行业协会应出台相应标准和巡查机制,对明显违反公序良俗的内容应明令禁止并对这些网红公司做出相应处罚。
无法长久的“审丑”背后,审美去哪儿了
从早期“雷人雷语”不断的“芙蓉姐姐”“凤姐”之流,到不久前“乔碧萝殿下”直播时“意外变脸”、“迷人的郭老师”创建“郭言郭语”,网络“审丑”之风从未停歇。进入直播时代,竞争激烈的主播、“网红”们争抢“成名的15分钟”愈加激烈,为吸引流量,各种丑态频出。
“没必要对网上‘审丑’的现象大惊小怪,存在即是合理。”在一些人看来,“网络审丑”与受教育程度、社会经验和个人性格相关,“‘五环里的你看不懂快手里的世界’,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找乐子的方式。更何况这样的‘乐子’本来就是转瞬即逝的。”在互联网平台公司工作的仝源说,这些所谓的“热点”,生命周期一般不到一周:“网红经纪公司也不傻,周某这样的‘网红’转瞬即逝,他没有相应的文化支撑起长期、固定的直播内容输出,注定很快就会被淘汰。”
“相比装疯卖傻式‘审丑’,许多有知识、有才华的人,不愿意短平快地输出内容。”在网上直播过历史文化的楚先生,每次只有200-300人观看,但互动情况良好:“文化本身有其连贯性和背景因素,无论是播还是看都有一定门槛。这样的内容输出星星点点散落,不可能成热点的,但不能说没有价值。”
最近观看了多场博物馆直播的市民苏洋则认为,许多有品位、有格调的直播,缺少了“人间烟火气”。“以网络直播为代表的当代网络文化,不可否认是断点式的、去严肃化的。很多试水直播的专家学者,把直播和上网课搞混了。如果把历史当作评书,把国际关系当成侃大山,效果会好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