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二,教师节,64岁的他收到来自各方的祝福。
老李感叹:“教师生涯过的上一个教师节还是25年前。”
重庆晚报-上游新闻记者 周小平 文
16岁到云南支边
老李,全名李江渝,重庆人,2015年从重庆市公安局渝北区分局退休。上月,他如愿来到云南省普洱市澜沧拉祜族自治县酒井乡勐根村的勐根小学支教一年,当语文老师。
从警察到支教语文老师,这个跨度有点大。
“作出这个决定,大约是在3年多前。2015年退休后不到一年,与当年支边的伙伴一起回到当年的农场,就产生了这个念头。”老李告诉记者,1971年,16岁的他从重庆来到中国人民解放军云南生产建设兵团一师独立二营(后改制为云南省农垦总局思茅分局国营澜沧茶场,即现在的勐根茶场)支边,一呆就是8年。
“在勐根茶场期间,1975年到1977年,组织安排我到思茅地区师范学校(现普洱学院)学习中文两年。1977年至1979年,我受命担任农场子弟学校(现酒井乡勐根完小)校长,并兼初中语文教师。”老李说,1979年,他随知青大返城风潮回到重庆,当年考入重庆第一师范学校高师中文班,毕业后分配到中国核工业总公司国营816厂职工子弟中学当高中语文教师。
现在的勐根小学,也就是以前的勐根完小。
为何会有支教想法?老李笑说:“这叫回望青春。”
当过教师又当民警
1987,老李获得国家中学一级教师资格证书,从教高中语文近10年,1992年初调入共青团重庆市委机关报《希望导报》(后改名《重庆青年报》)任副总编辑。
“拿久了笔,就想拿枪试试,逐梦而已,这一试就是21年,直到退休。”1994年8月,老李调入重庆市公安局刑警总队,先后任总队办公室秘书、副科长、副主任、主任等职;2012年调任重庆市公安局渝北区分局调研员,直至2015年退休。
从警21年当中,在刑侦总队这个岗位上,老李经历了许多大案要案,主要负责专案内勤工作。“好汉不提当年勇”,回忆往事,老李很低调,总是轻描淡写。
“他做警察的时候,一年四季没有假期。有时候出去办案,一呆就是半年好几个月。”妻子王晓渝很支持丈夫的工作,2002年,她还获评首届十佳警嫂。
丈夫因工作原因顾不到家,王晓渝丝毫没有抱怨。“那时我就告诉他,家里有我,安心地工作。虽然很忙,但他还是很顾家,很有家庭责任感。”王晓渝说,有段时间,父母生病住院,即便下班很晚,丈夫仍要去医院看看再回家。2015年退休后,丈夫有了时间,自那时起,开始弥补对家庭的亏欠,带着她到云南、杭州、广东、深圳、上海等地旅行。
2016年外孙出生,老李和妻子带孙子。今年外孙3岁,进了幼儿园,老李的支教梦提上了日程。
王晓渝说:“支教是他的心愿,我一如既往地支持他。要不是因为外孙需要人照顾,我会跟着他一起去云南,照顾他的生活。”
3年来一直备课
“明天,我就要脱下警服。一个甲子的岁月,风一般逝去,退休的命令正在路上,像一缕必然降临的晨曦,一定会伴随明天的太阳升起……”2015年,退休前夕,老李用心写了一首诗《明天,我就要脱下警服》。
自1975年学习中文以来,老李就对汉语、汉字有了浓厚兴趣。他说,几十年来,无论从事什么样的职业,他在业余时间都保持着持之以恒的爱好,数十年间在国内报刊杂志发表学术论文、散文、杂文、诗歌、随笔等20余万字。
3年前,萌生支教的想法。这3年,老李时刻准备着。“这3年,我一直利用业余时间备课。从汉字的六书说造字法开始,主要以常用汉字为研究对象,从形、音、义三个角度入手。”老李说,他希望以最深的研究,进行最浅的讲授。
“他做任何事情都很认真投入。这几年一直在备课,想的是总有一天会去支教,不是今年就是明年,要么就是后年。时刻都准备着,没懈怠。”王晓渝说,丈夫原本想着陪她一起把外孙带大点了再去支教,后来在她的建议和鼓励下,今年3月就给澜沧拉祜族自治县教育局写了支教申请,很快就得到回复,支教一年,不要任何报酬,生活自理。
他的支教计划是这样的
如今,老李支教的勐根小学,有209名学生,从一年级到六年级,一个年级一个班。老李教二年级语文,班里有35名学生。
相关阅读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