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滚动| 上海| 社会| 国内| 国际| 经济| 证券| 产经| 消费| 互联| 家电| 硬件| 科学| 明星| 影视| 综艺| 游戏| 信息|生活|旅游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与时俱进,面向主流培养高手

2020-11-02 21:00 来源:互联网整理 责任编辑:WB001 字体:

原标题:与时俱进,面向主流培养高手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2002年建院伊始,便确定“素质为本,实践为用,面向主流,培养高手”的人才培养理念,由范敬宜、柳斌杰先后两任院长领衔,系统开展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教育,重实践、跨学科、国际化,近20年来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善的教学实践体系和人才培养的特色传统。

学院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为指导,构建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新闻传播教育体系,培养国家需要的战略型人才。学院为中央和地方的主流媒体、各级政府的重要部门培养、造就和输送了一批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截至目前,主流媒体就业率、重点岗位就业率始终居前列。

其中,国际新闻传播硕士项目的学生,有90%以上到我国主流媒体、政府和大型国有企业相关部门工作,包括担任我国主流媒体驻外记者、首席记者;全球财经新闻英文硕士项目的国际学生,分布于60多个国家,其中不少成为“知华派”的新闻传播工作者。

清华新闻传播教育于新世纪才正式开展,年轻、小型,所以明确以特色立院,主要坚持3个方面的教育特色。

培养专业能力和家国情怀

清华大学非常重视家国情怀的教育。新闻与传播学院每年都在清华大学的部署下组织社会实践分队,前往老少边穷地区进行社会实践工作。同时,新闻传播的专业课程如新闻采访与写作、视听传播类实践课程,坚持采用大篷车课堂、浸入式教学模式,将课程开在祖国四面八方的大地上,师生足迹遍及祖国的各个地区,如福建、广西、云南、四川、重庆、西藏、新疆、黑龙江等地的县乡。通过社会实践,学生不但可以更加充分地了解中国国情,而且能够有针对性地开展调研和报道,对我国的农村经济、乡村教育、基层人民生活、人口和计划生育、社会稳定等关系国家发展大计的课题,有了更切身的体会。

推出了一批学生的重点调研报告,还推出了一批优秀的学生报道作品,包括文字、视觉类如《乡村八记》《农民中国》等,均得到中央领导的高度赞扬;再如《清华校友扎根新疆》《浇灌:江苏教育援疆纪实》,纪录片《共产主义大厦》《天宁市场》等优秀作品,获得了清华大学校级优秀毕业论文;此外,推出的师生的作品《喜马拉雅天梯》《我在故宫修文物》、在疫情期间的《手机里的武汉新年》等影视类作品,均获得社会的广泛认可。一些学生在基层实践中进行了人生的选择——毕业后去基层工作。

清华新闻传播的专业实践课程还开到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边远地区,包括堪察加半岛、唐努乌梁海、尼泊尔、斯里兰卡等;全球领导力课程开到了世界各大洲,与中国海外媒体、央企国企等联合拓展学生的视野。

培养前沿交叉型人才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深入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闻宣传工作的讲话精神,立足前沿领域和交叉学科,培养在国际上有影响力、在中国有引领性的传播人才,打造国际新闻、数据传播、健康传播、创新创业的人才项目集群。

学院充分发挥清华大学的多学科优势,联合多学科率先开发了数据类、编程类的新闻传播专业课程;率先开设了融合媒体本科专业。开发清华大学未来媒体实验室(包括认知传播实验室),打造多元化的大数据平台,围绕融合传播、舆情分析、数据传播等领域开展工作。

着力打造国际新闻传播人才

在培养国际人才上,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面向两个方向,一是培养中国的对外传播人才,二是培养国际“知华派”国际人才(留学生)。作为中宣部、教育部委托培养国际新闻传播后备人才的学院,10多年来为国家主流媒体输送了优秀的对外传播人才。国际新闻传播硕士专业经过了10多年的发展得到了各个主流媒体的充分认可。

深度融入国家战略思维,在学术型硕士(新闻学与传播学、国际新闻传播)和专业型硕士(2个英文项目+2个中文项目)人才培养方面,加强中国在世界话语权方面的目标引领意义,从战略层面全面提高新闻传播的理论要求和实践能力。

学院开设的面向全球招生的英文项目(全球财经新闻硕士)已经创办12年,已经招收过60多个国家的学生,目标是培养“知华派”传播人才,为世界输送优秀传播人才。学院与国际顶尖的美国南加州大学的传播学院和工程学院联手创建数据传播国际双硕士项目,面向国内外的优秀学生,致力于打造世界一流的创新型人才。

(作者陈昌凤系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常务副院长、教授)


(责编:宋心蕊、燕帅)

  • 资讯
  • 财经
  • 科技
  • 娱乐
  • 游戏
  • 生活
  • 汽车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免责申明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备案号:沪ICP备13031519号 上海网 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