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滚动| 上海| 社会| 国内| 国际| 经济| 证券| 产经| 消费| 互联| 家电| 硬件| 科学| 明星| 影视| 综艺| 游戏| 信息|生活|旅游

这里一直都是“工人的学校和乐园”

2019-09-27 14:00 来源:互联网整理 责任编辑:WB001 字体:

  70年前,伴随着新中国的成立,位于上海市西藏中路120号的原东方饭店迎来了命运的转折——在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个国庆日,这个昔日上海滩名流权贵才能踏足的声色犬马之地,变身为上海市工人文化宫。自此,这里向劳动者敞开了大门,成为“工人的学校和乐园”。

  在精神文化匮乏的岁月里,这里是职工心中的“灯塔”和“圣地”;在改革开放的时代洪流中,这里顽强坚守,不忘服务职工的初心;在新时代,这里完成回归,在创新中再次启程。70年沧海桑田、人世巨变,工人文化宫坚守“工人的学校和乐园”这一阵地,在新时代书写着新的传奇……

  上海市西藏中路120号,一座欧洲新古典主义风格的建筑如一座巨轮远航,两侧鳞次栉比的高楼仿佛这座巨轮激起的巨浪——以此为中心、方圆5公里,是百年来上海最繁华、人口最密集的区域。

 

  这座诞生于1929年的老建筑,是上海东方饭店旧址。解放前,上海滩的灯红酒绿在这里滋养出“冒险家的乐园”;新中国成立后,这里成为上海市工人文化宫,昔日名流权贵的欢乐场变成了“工人的学校和乐园”。

  斗转星移,上海滩从当年东亚的“十里洋场”发展为今天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科技创新中心,成为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黄浦江两岸的工人阶级摆脱了旧中国受剥削、被压迫的命运,成为这座建筑里的主角,成为国家的主人,成为社会主义建设的主力军。

  这一切,这座建筑是见证者。百年风云激荡的历史,在这里有迹可循;七十载光荣梦想,在这里可以一窥风貌。

  “上海工人阶级的一件大喜事”

  1949年5月27日,人民解放军接管上海。次日,上海市人民政府成立。其后数年,人民政府以摧枯拉朽之势对旧社会进行脱胎换骨的改造。同时,工人阶级一跃成为国家的主人。

  但是,解放前工人阶级社会地位低下、生活贫困,极少人有机会接受文化教育。资料显示,解放初,上海市区职工总人数约93.7万,其中半文盲、文盲占75%,总数逾70万。

  1950年6月1日,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下发《关于开展职工业余教育的指示》,要求以工厂企业的工人职员为主要对象,以识字教育为主要内容,进行识字文化运动。

  在此背景下,上海市以筹募职工文娱基金的方式买下了东方饭店,并将其改造为上海总工会直属的文化事业单位——上海市工人文化宫。

  历史的细节在当事人的记忆中清晰可见。1950年9月30日,是上海市工人文化宫成立的日子。上海总工会原副主席李家齐在作于2000年的一篇名为《五十年前的那一天》的文章中写到:当天上午8时,由四联工会酒菜业分会组成的40人的火炬队,高举火把,浩浩荡荡地从新世界金谷饭店出发,经南京西路、黄陂北路、延安东路、大世界折入西藏中路,直达文化宫门口,并把门口象征胜利之火的火盆点燃。

  文化宫门前,红旗招展,锣鼓喧天,四面八方涌来贺喜的人流。

  上午9时,上海总工会时任主席刘长胜致开幕词。他说,“上海工人们渴望了好久的文化宫,今天终于在国庆前夕开幕了。这是上海工人阶级的一件大喜事,这是工人阶级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斗争了几十年之后才得到了今天。”

  上海市首任市长陈毅在开幕式上热情洋溢地向上海工人道喜。他代表中共上海市委、市人民政府为文化宫题赠了写有“工人的学校和乐园”字样的横匾。

  据上海市工人文化宫第一任主任李祖良回忆,横匾由两名解放军战士抬着送来,长2.5米,宽0.6米,题词采用浮雕的方法精心雕刻在一块上好的实木上,尺寸与文化宫大厅门楣相适应。

  多年后,历经“文革”十年浩劫,各地文化宫、俱乐部恢复活动。中华全国总工会经研究认为,陈毅题词最能概括办工人文化宫的方向。1983年7月,在第三次全国工人文化宫俱乐部会议上,这一方向被明确提出,会议号召全国所有工人文化宫、俱乐部都要办成“工人的学校和乐园”。

  上海的文化地标

  1950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一周年之际,上海市工人文化宫对全市职工开放。自那时起,这里成为延续几十年的上海文化地标。这座建筑像一块磁石,吸引着各行各业的工人前来休闲、娱乐、学习,成了名副其实的“工人的学校和乐园”。

  • 资讯
  • 财经
  • 科技
  • 娱乐
  • 游戏
  • 生活
  • 汽车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免责申明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备案号:沪ICP备13031519号 上海网 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