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防过敏夏防暑,秋防上火冬防寒
一年365天,四季更迭交替。不同季节,容易患上的疾病也有所不同,防病重点和方法也自然有所区别。“故春夏秋冬,四时阴阳,生病起于过用,此为常也”讲的就是我们需要顺应不同季节规律,调节身体,避免过度疲劳,以免透支健康。那么四季常见病有哪些?常见病患者四季应该如何防治保健?
春 过敏、传染病、精神疾病
春季是传染病、上呼吸道感染易发季节,不仅流感、流脑、手足口病、风疹等传染病高发,过敏性鼻炎、哮喘等疾病也容易复发。此外,春天气压较低,容易引起大脑分泌的神经介质紊乱,因而也是精神疾病复发率极高的时期。
●预防支招
尽量少去人流密集的公共场所,尤其是婴幼儿。家中要保持室内通风。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打喷嚏、咳嗽和清洁鼻子后要洗手;洗手后,用清洁的毛巾或纸巾擦干;不要共用毛巾、水杯、牙刷等。少接触花粉,特别是有过敏体质的人。提高对冷空气的调节机能,老人和儿童应经常到户外有绿化的小区或公园活动以增强体质。春天活动量较大,老年人、青少年、孕妇和儿童要适当补钙,同时要注意防止消化不良,及时接种有关疫苗。要多饮水,摄入足够的维生素,宜多食些富含优质蛋白及微量元素的食物,如瘦肉、禽蛋、豆制品和新鲜蔬菜、水果等。
加强对精神病患者的管理和护理,家人要给予多方面关怀,尤其是心理方面,保证患者有充足睡眠的同时,尽量避免各种刺激因素,最好有专人照顾和看管,以防不测。
夏 腹泻、中暑、“空调病”
夏天气温高、湿度大,食物易腐败变质,再加上不少人贪食直接从冰箱取出的冷饮、水果、饭菜等,因此夏季成为急性肠胃炎发作的高峰期。而一到高温天气,最常见的病就是中暑。中暑的原因除了受阳光直接曝晒,处于高温、闷热且通风条件差的室内,长时间处于在人群拥挤的闷热环境中也会发病。而为了避暑,还有不少人一天到晚空调没停过,导致“空调病”上身,如感冒、四肢肌肉关节酸痛、头痛等。
●预防支招
预防夏季腹泻,关键要防止“病从口入”。水要烧开,食物要熟透,从冰箱里拿出来的食物一定要热透,生吃、半生吃、酒泡、醋泡或盐腌后直接食用都不可取。
预防中暑,出门要记得备好防晒用具,最好不要在上午10时至下午4时的烈日下行走。身边应常备防暑降温药品,如十滴水、仁丹、风油精等。老年人、孕妇、有慢性疾病的人,特别是心血管疾病患者,在高温季节要尽可能地减少外出活动。最好保证每天喝1.5~2升水,不要等口渴了才喝水,保持充足睡眠。
长时间使用空调时应经常开窗换气,最好2小时换一次。空调环境中工作时,应久不久走出室外活动片刻。
秋 “上火”、胃病、皮肤病
俗话说“多事之秋”。入秋后,气温变化大,天气干燥。秋季有很多疾病都跟天气干燥有关,如牙龈肿痛、牙龈出血、口腔溃疡等。哮喘、胃肠道疾病在秋季也容易多发与复发,很多人受到冷空气刺激后,肠胃出现反酸、腹胀、腹泻、腹痛等不适症状。此外,由于干燥,继发性皮炎、荨麻疹、疱疹等皮肤病也容易发生。
●预防支招
入秋后要特别注意保健防病,生活要有规律,注意饮食调养,多吃蔬菜水果,清淡饮食。慢性胃病患者,要特别注意胃部保暖,及时添加衣服,外出穿风衣时不要敞开,夜晚睡觉应盖好被褥,以防腹部着凉而引发胃痛或加重旧病。多吃暖胃食物,从营养角度来说就是多补充些维生素B、E和类胡萝卜素。一年做一次胃镜检查,提前做好预防。发现疾病及时处理,不要盲目自行用药以免耽误甚至加重病情。生活作息保持规律,即使在寒冷天气也应尽量在室内做些简单的活动,有益身体各个机能的正常运作。
对于秋季皮肤病的预防,有以下几点建议:1.不要用过热的水烫洗皮肤,在不受凉的前提下使用温水即可,过热的水会对皮肤角质层造成破坏,降低抵抗力;2.不要频繁使用碱性很强的肥皂或沐浴露,温和或滋润性的沐浴产品即可,皮肤特别干燥的老人甚至可以隔天使用沐浴液;3.洗浴后尽快涂抹润肤乳液,四肢外侧等容易干燥的部位尤其要重点涂,防止水分蒸发过快;4.贴身衣物选择全棉材质,化纤衣物易产生静电加重水分流失。
冬 “流感”、中风、心脏病
数九寒天,冷在三九。天气越来越冷的季节,很多“老毛病”极易复发,特别是呼吸系统及心脑血管方面的疾病。冬季是心脑血管疾病,如高血压、心绞痛、心肌梗死、心力衰竭、脑出血、脑梗死等发病或恶化的高峰期。有关统计表明,冬季有85%以上死亡率高峰出现的前5天会有冷空气降温。
相关阅读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