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滚动| 上海| 社会| 国内| 国际| 经济| 证券| 产经| 消费| 互联| 家电| 硬件| 科学| 明星| 影视| 综艺| 游戏| 信息|生活|旅游

北京市心源性卒中防治建设基地联盟启动

2019-11-29 02:00 来源:互联网整理 责任编辑:WB001 字体:

  中新网北京11月24日电 (记者 李亚南)脑卒中,俗称“脑中风”,在中国发病率近年来呈上升趋势。为开创心源性卒中防治的长效机制,北京市心源性卒中防治建设基地联盟近日在京启动,旨在联合北京当地二级以上医疗单位,在国家卫生健康委脑卒中防治工程委员会的领导下,对华北区心源性卒中进行统一有效的制度管理。  

  据介绍,心房颤动(房颤)是引起脑卒中发生的危险因素。房颤患者的心脏不像正常心脏一样有节律地收缩,而是无规则地颤动。此前发布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每6个卒中患者中就有1个是房颤患者。房颤引发的中风较凶险,30天内的死亡率可达25%,中风急性期致残率达73%,中风后第一年累计复发率达6.9%。

  房颤是如何引发中风的呢?国家卫生健康委脑卒中防治工程委员会房颤卒中防治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心源性卒中防治建设基地项目负责人张澍表示,“当心房颤动时,心房收缩功能减弱,心房中的血液无法完全被泵出,会瘀滞在心房内,逐渐凝结成块,形成血栓。一旦血栓脱落,就可能随着血液进入脑部血管,堵塞在血管狭窄处,造成脑卒中”。

  “中国房颤相关卒中的防治水平近几年来虽有所提升,但仍普遍存在临床医生认识参差不齐、患者意识薄弱等问题,规范化管理和全面疾病知识普及迫在眉睫。”张澍指出。

  近年来,国内外心血管病和神经内科的相关学会发表的一系列指南,均把抗凝治疗作为中高危房颤患者预防卒中的基石。《心房颤动抗凝治疗中国专家共识》指出,规范的抗凝治疗是预防房颤患者出现血栓栓塞的有效措施。

  张澍表示:“树立示范医院和规范化管理,通过对临床医生的培训提升诊疗水平,将从根本上解决临床医生对于抗凝出血风险的顾虑。联盟还要加强房颤患者的长期管理和随访,实现中国房颤抗凝率的整体提升,减少心源性卒中的发生率,减轻疾病负担。”(完)

 

【编辑:郭梦媛】

  • 资讯
  • 财经
  • 科技
  • 娱乐
  • 游戏
  • 生活
  • 汽车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免责申明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备案号:沪ICP备13031519号 上海网 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