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北京4月30日电 (记者 张素)“传统冠脉造影具有局限性,容易误判病变狭窄程度,难以精确判断病人是否需要安装支架。”微光医疗创始人朱锐30日对记者表示,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技术(OCT)以其高分辨率,具有更好的组织特征识别能力。
经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审查,深圳市中科微光医疗器械技术有限公司生产的创新产品“心血管光学相干断层成像设备及附件”获准上市。朱锐解释,利用OCT技术,图像更容易判读,能够有效识别薄纤维帽斑块(TCFA)、易损斑块、血栓和支架内再狭窄,可以指导医生给出更为科学有效的治疗方案。
他说,下一步将全力推进产品的规模化量产,并继续致力于推动介入影像工具创新及普及,为医生提供精准易用的介入诊疗一体化器械。
据介绍,OCT作为目前分辨率最高的腔内影像学技术,弥补了传统影像技术的缺陷。中国知名心血管专家陈韵岱注意到,2013年欧洲心脏病学会(ESC)稳定心绞痛指南中将OCT列为IIB类推荐,2018年ESC/EACTS指南提升OCT推荐级别为IIA。
脱胎于中科院的微光医疗团队成立于2012年,2015年完成工程样机研制。2016年6月,他们首次进行动物心血管支架植入实验,并使用OCT系统观察支架植入后的贴壁情况。在此过程中,微光医疗团队联合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等进行了严格的临床试验。
朱锐透露,截至4月30日,微光医疗团队已布局有效专利共计71项,其中发明29件,授权发明8件。
事实上,尽管中国已是全球第二大医疗市场,但如CT类、磁共振成像(MRI)类、核医学类、心血管成像等大型高精尖诊断器械,长期被“GPS”三大巨头垄断,即:美国通用电气GE、荷兰飞利浦Philips、德国西门子Siemens。近年来,随着国家医疗技术进步及配套产业链的成熟,医疗器械领域的“国产替代进口”呈逐年递增趋势。
朱锐认为,作为行业中技术门槛相对较高的细分领域,让OCT设备实现中国造,对中国心血管疾病的精准治疗将起到极大的助推作用。他还说,作为一直致力于心血管介入手术用影像器械创新的“硬科技”团队,他们已实现技术自主、设备可靠和价格等多方面的突破。
朱锐与他的同事们也在践行着国家科技成果转化的使命,尤其注重产学研合作以及和市场需求的深度融合。他们与中国科学院、中国心血管医生创新俱乐部(CCI)创新学院、哈佛大学医学院、荷兰Erasmus医学中心、美国麻省总医院等国内外知名医疗科技机构建立了合作,在易损斑块自动检测、血管内脉冲激光减容、双模态一体化微导管等领域,均有创新性突破。
值得一提的是,微光医疗相继完成了包括中科创星、启迪创投、西高投等超过1亿元人民币的多轮融资。“我们与微光医疗长期相伴成长,非常看好团队的技术实力和创业追求,也将继续关注OCT行业的市场价值。”中科创星创始合伙人米磊说。(完)
【编辑:孙静波】
相关阅读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