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人民出版社:主题出版做出深度和温度
人民出版社宣传部的鲁骥和王森不久前接到了一个任务,为此他们在国家博物馆排了一个半小时的队,终于进入了目的地——“伟大的变革——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型展览”的现场。
次日,人民出版社的微信就以“人民好书致敬改革开放40周年”打头,让微信读者跟随他们的镜头,看到了人民出版社紧跟党中央的脚步,牢记使命的出版过程,也体会到了他们身为人民社一员的骄傲。
专注于主题出版,围绕党和国家中心工作,传达党中央精神,一直是以人民出版社为代表的全国各地人民社的使命。
改革开放为人民出版社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在人民出版社社长黄书元看来,做好主题出版是人民出版社的使命。根据环境的变化,不断创新超越自我,才能不负使命。
要竞争 市场意识的觉醒
主题出版如何向市场要效益,这成为包括人民出版社在内的全国各省(区、市)人民社不断思考的问题。
2002年,黄书元来到人民出版社。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坦言,当时的心情尤为忐忑。众多前辈兢兢业业的努力,成就了人民出版社的品牌,这使他面临空前的压力和挑战。
在很多人看来,人民出版社资源优势得天独厚。然而当时的情况并非如此,许多部委的下属出版社,对主题出版资源进行了分解、分流。这使得人民出版社内出现了一些悲观情绪:“人民出版社连这些书都出不了,以后还能出什么?”
这实际上不仅仅是人民出版社自己的问题,也成为当时全国各省(区、市)人民社共同面对的问题,在选题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如何找到发展出路?
在经过不断的调研后,黄书元提出了“人民出版社未来的发展不能靠资源,而要靠市场,向市场要效益”。在这种思路下,人民出版社变被动为主动,从依靠给选题,到自己主动策划选题。
黄书元认为,主题出版类图书有着巨大的市场空间:“上级指定图书可以交给别的出版社来做,这是无法阻止的。但是我们可以围绕它们做一些市场化的探索,做辅导解读选题,做深入研究的出版物。”同时黄书元也提出了“学术立社,精品强社”“学术图书大众化,大众图书精品化”等一系列主张。
要出精品书,选题是第一位的。要想让主题出版走向市场,就要看选题质量。为此人民出版社建立了选题论证制度,采取在社内局域网上“双盲投票”,保证选题质量。
优质的选题,再加上人民出版社在渠道上的扩展,让主题图书的销量节节攀升,很多读者开始注意到这个老牌出版社焕发出的新的生命力。尤其是2009年《朱镕基答记者问》的出版,让人民出版社影响力跨上了一个新高度。而人民出版社也在主题出版系列化、深度化、有温度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其主题图书更加重视大众化、通俗化表达。
以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的出版物为例,今年中宣部公布的2018年重点主题出版物选题目录,人民出版社就有《中国改革开放全景录》《改革开放为什么成功?》等6种选题入选。谈及此事时,黄书元说:“新时代主题出版要以新面貌示人,而不是板着面孔说道理,这样才能取得双效统一。”
要创新 改变发展模式
主题出版物数字化势在必行,但主题出版形式该如何改变?这些问题,曾让不少人民社负责人辗转难眠过。
黄书元就是其中之一,他认为,无论多大的品牌,如果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最终也会被淘汰。“人民出版社如果不能顺势而动,锐意进取,之前的积累也会消散。”
之前不被看好的数据库模式成为人民出版社数字化转型的突破口。2010年,由人民出版社着力打造的中国共产党思想理论资源数据库(党政图书馆)正式上线运营。对于是否建立党政图书馆,当时的人民出版社内部也有很多不同声音,大多都集中在“投入高是否能盈利上”。
然而现在,中共中央办公厅、全国人大、中央编译局以及很多知名大专院校和研究机构都是这个产品的忠实用户。中央党校一次就购买了5年的服务期。
党政图书馆的成功,让人民出版社主题出版物出版形式创新的步伐愈发稳健。2015年,人民出版社发起成立了“人民出版社读书会”新媒体平台。平台围绕读者、作者、编者,实现交流、交易功能,达成线上阅读互动和线下交际的有效联动。经过近4年的发展,该社交媒体平台已经成为全民阅读的重要推手。
2016年1月上线的“党员小书包”一经推出,迅速成了党建工作的新星,这个基于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打造的党建融媒平台,为党员的学习、管理、考核提供服务,有效推动党建工作拥抱“互联网+”。
要成效 让主题出版走进去
在今年的第25届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上,人民出版社和圣智集团签约,合作出版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系列英文图书。
相关阅读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