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1500元预算的记录片为何走红
2013年“饭叔”陆庆屹,在豆瓣上发布了两篇关于父母的文章,引起了巨大反响,这让他有了拍摄《四个春天》的念头。
凭着大导演侯孝贤一句“你想拍电影你就去拍啊,你不拍怎么知道开始”,他战战兢兢地“上路”了。那时,他仅仅拿着1500元的预算,开始漫长摸索:断断续续拍摄下,记录了250个小时;每天剪辑16小时,剪辑了1年8个月……
但成品后,他镜头下的做香肠、采蕨菜、做鞋子等生活细节,显得那么悠然自得、诗意洒脱。他说,“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的诗意。如果有人被《四个春天》所感染,拿起相机、手机去更多地记录自己的生活,哪怕只有一个人,我都觉得很成功了”。
静谧柔和,将生活过得诗意,正在上映的纪录片《四个春天》给出了很好的参照。导演陆庆屹把镜头对准生活中的微观细节,展示了一家人诗歌般的日常生活,以四个春天为时间节点,将人情、自然与艺术相融,形成一幅美丽的人生画卷。
这部电影在豆瓣拿下8.9高分,并且获得FIRST最佳纪录片、金马奖最佳纪录片提名,黄渤、周冬雨、章宇、陈坤、周迅等明星也为其站台支持。
掀开描述温暖人情的幕布,我们才知晓,这部作品是由45岁的“北漂大叔”陆庆屹,仅仅拿着1500元电影预算拍摄出来的,正如资深影评人史航所说:“它像邻居家的烟火,他们家所记载的一切让我们想到自己的生活。”
网友的“怂恿”让他拿起相机
在去年的FIRST影展上,评委会对最佳纪录片《四个春天》的评语是:“平和的歌声融在暖意盎然的日常角落,生命的真谛诠释欢聚别离的终极孤独。纪录片固有的控诉性和边缘性,在明亮的心中消弭无形”。获奖后,导演陆庆屹表示,“最该感谢的是父母,自己只是用影像记录了他们的生活,父母才是真正有魅力的人。”
这个“北漂”了29年的贵州大叔,把质朴的情感如实表达在镜头和话语里。据报道,陆庆屹15岁离开家乡扎入“北漂”的大军里,他当过编辑、酒吧歌手、平面摄影师等,不过最为人熟知的是,他是豆瓣红人,豆瓣ID叫“起床,吃饭”,人称“饭叔”。2013年,陆庆屹在豆瓣上创建了一个名为《回家》的相册,《我妈》《我爸》两篇文章反响颇大,于是在网友的“怂恿”下,陆庆屹有了拍摄《四个春天》的念头。
纪录片《四个春天》是围绕陆庆屹年迈的父母,在故乡贵州省独山县的家庭生活拍摄。以2013年起四年间为时间节点,展现了一对相濡以沫50多年的夫妻的故事。
片中老人将平凡琐碎的生活,过得诗意洒脱,同时也自带一种走心的感触。
至于为何叫《四个春天》,陆庆屹在采访中表示,记忆里每年春天,母亲都会去县城,请照相馆的师傅来给家人拍照片。这种习惯被一直流传下来,所以陆庆屹也习惯春天回家乡去,花了四年时间拍了四个春天。
拍了250小时素材剪了20个月
相片不仅记录了这个家庭的生活轨迹,也构建了陆庆屹对这个世界的认知。没有拍过电影的陆庆屹,起初有了拍纪录片的想法时,还是心有忐忑的。但陆庆屹说,是大导演侯孝贤的一句话启发了他。当时《聂隐娘》上映,有大学生问侯孝贤想拍电影怎么办?侯孝贤的答案简单直接:“你想拍电影你就去拍啊,你不拍怎么知道开始。”
于是,陆庆屹战战兢兢地“上路”了。2014年姐姐病逝,陆庆屹明显感觉到了父亲身体状况的下降,他希望可以尽快拍出这部片子。为了摇镜头,陆庆屹花了1500元买了一个三脚架,这便是影片的全部投资。因为没有拍摄经验,陆庆屹在前期的素材拍摄中,录着录着就停下来拍张照片,几乎是没有导演意识的。最后拍了250个小时的素材,他光是看,就看了一个月。那一年他买了2000多块钱的书,学电影知识,边学边剪。剪辑软件也是朋友帮忙装的,前后大概剪了1年8个月,每天剪辑16个小时,几乎足不出户。
2017年底,《四个春天》在北京举行首场放映,陆庆屹将父母从贵州专程接来,让他们成为影片的第一批观众。看完影片后,两位老人十分感动。两次试映之后,这部纪录片被专业影人发现,于是开始重新后期制作,将影片升级为一部院线电影。
思考
希望更多人拿起相机记录生活
做香肠、采蕨菜、做鞋子……老两口勤于劳作。“对他们而言,劳作不就是一种生活,一种他们愿意享受的生活。”陆庆屹说,镜头里,父母的呈现都是最真实的生活状态。姐姐离世,父母在姐姐的坟地里种上菜,种上树,“植被的生机勃勃仿佛是姐姐生命的延续,又仿佛是在世者思念的寄托。”影评人史航点评说,普通人的“艺术创作”是在摄影棚、工厂、写字楼里,“这些老人的‘艺术创作’就是生活,是一辈子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