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滚动| 上海| 社会| 国内| 国际| 经济| 证券| 产经| 消费| 互联| 家电| 硬件| 科学| 明星| 影视| 综艺| 游戏| 信息|生活|旅游

央视主持进群打假被踢有些灰色幽默

2019-07-23 08:01 来源:互联网整理 责任编辑:WB001 字体:

原标题:央视主持进群打假被“踢”,有些“灰色幽默”

李鬼遇李逵,李逵打假反被李鬼“踢”,这不只是个笑话。

扫码入群,央视主播在线指导、每天10分钟,让你的声音更动听、让普通话更标准,不走音,不尴尬……如果在朋友圈看到这样一则广告,你心动不心动?

近日,一则“央视主持人尼格买提进群打假被踢”的新闻,引发舆论关注。尼格买提在微博称,他发现了一个自称“央视主播在线指导提升普通话水平”的微信群。之后他进群打假,在群里发出文字提醒“我是尼格买提,这个群和广告都是骗人的。大家别上当!别再发了,全是假的。”结果被踢出群。

“李鬼遇李逵,李逵打假反被李鬼‘踢’”,不得不说,这一幕颇具戏剧性。尼格买提讲述这番经历后,很多网友也现身说法,讲起了自身也曾被骗的遭遇。

近年来,假冒名人、明星、作家等行骗的现象并不少见。什么“零基础跟着央视主持人免费学习”“跟着董卿免费学朗读”之类的,都是冒名卖课或是借此导流吸粉,其手段也很套路化:利用名人的知名度招徕顾客,免费推送名人的部分内容资源,再借机推销各种收费课程。更有甚者,从卖课摇身一变,变成炒期货、微商群。

对此类欺诈行为,《侵权责任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都有明确的规定。像《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就明确,经营者应当保证其提供的商品或服务如其所说,不能做虚假或引人误解的宣传。

虽然对“李鬼”的惩治依据不少,但现实中很多“李鬼”屡试不爽。对他们来说,冒充名人“割韭菜”的风险可能只是群被端,他们大不了重新再开一个。更何况,“被盯上”的几率小之又小,那些受骗者或揭穿者可能还来不及发声,就被踢出群。

鉴于此,显然不能允许“李鬼”线上充“李逵”、线下打游击,也不能等着被冒充者亲自潜伏揭露骗局。

对社交平台来说,有必要担起主体责任,对这类冒充名人骗财的做法应该增强敏感度,非但要在出现疑似设套骗财的字眼时进行“风险提示”,还要对其露头即打,并移交线索给警方,将隐蔽的冒名敛财网络连根拔起、整个端掉。

央视主持进群揭露冒名敛财骗局被“踢”,有些“灰色幽默”——那些行骗者就是在“灰色地带”游走行骗的。而要减少类似骗局,显然要集平台、监管者、受害者等多方合力,压缩骗子寄生的“灰色空间”,不仅让他们“出来行骗,迟早要还”,还要让他们担心要以付出沉重代价的方式“还”,而不敢“出来行骗”。

□戴先任(职员)


(责编:宋心蕊、赵光霞)

  • 资讯
  • 财经
  • 科技
  • 娱乐
  • 游戏
  • 生活
  • 汽车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免责申明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备案号:沪ICP备13031519号 上海网 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