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疫情期间,电影依然在这里绽放
经历数月的停摆,中国电影终于重新启动,这是一个令人振奋的重逢时刻,更是一个凝心聚力、谋划未来的时刻。7月25日至8月2日,第二十三届上海国际电影节的举办,进一步发出人们的文化热情正在释放、城市生活陆续恢复正常、中国电影行业迈出再出发新步伐的信号。
展映中外电影322部,世界首映、国际首映、亚洲首映和中国首映占232部,在29家电影院共放映1146场,观众超过14万人次——在全力防控疫情的特殊时代背景下,这一届上海国际电影节的安全、顺利、成功举办,既是信心的昭示,更是决心的宣示,为全球电影行业和观众呈现了一个举办电影节的“上海方案”。
重逢,电影是美好生活的必需品
7月25日,傍晚的天光逐渐暗下来,陆续有观众来到露天电影放映场地外等候。在普陀区环球港北广场,上海国际电影节优秀影片露天展映活动由老电影《舞台姐妹》开场。“电影节不能没有露天电影,就像夏天不能没有西瓜。”久违的光影交错,让市民兴奋不已,也唤起不少人的集体记忆。
多年来,上海国际电影节面向大众的电影展映,已经在全国影迷和上海市民中形成了良好的口碑。面对疫情带来的重重困难,本届电影节贯彻“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理念,以创新融合的思路,尝试展映转型,在严格落实疫情防控措施的前提下,以影院展映、露天放映和线上放映三线并进的方式,让人民大众分享中外电影文化的成果。
电影节执行严格的疫情防控措施,每场售票率30%、每个影厅每天放映不超过4场。尽管展映影院数量减少,但人们的热情不减。影院购票人群中,上海地区占71.3%,其次为3.4%的杭州,第三为3.0%的北京。“90后”占比56.8%,成为观影队伍中的绝对主力。为了让更多影迷可以看上电影,上海国际电影节继续坚持公益惠民,在黄浦、静安、松江、浦东和普陀5个区的七大商圈,以及浦东36个街道社区放映露天电影,点亮“仲夏电影之夜”。
在本届电影节的开幕论坛上,阅文集团和腾讯影业的首席执行官程武一番话引起共鸣:“虽然电影不是人类生存的必需品,但是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的必需品。当一群人带着期许,走进一个相对封闭的、黑暗的空间,通过一束光,伴随着电影剧情推进,找到愉悦、温暖和感动,这是电影带给我们最独特的价值,我们需要这种有仪式感的、独特的观影体验,这也是万千电影人在如此大的挑战下,依然坚持在这个行业最重要的原因。”
重启,电影节赋能产业发展
7月29日,上海国际电影节“一带一路”电影周在上海国际旅游度假区启动,同时揭牌运营的还有浦东国际影视产业园共享空间。浦东新区还发布了“2020版”影视产业扶持政策,扩大资助范围和力度,一系列影视新政,增强影视机构走出疫情困境的信心,当场就有16家“一带一路”意向合作企业和度假区重点企业签约。
去年,上海国际电影节结合上海国际影视创制中心建设和进一步打响“上海文化”品牌,就已勾画了打造“五大平台”的蓝图。其中之一,就是要把这个中国唯一的国际认证A类电影节,建设成为中国电影产业的助推平台。虽然因疫情影响压缩了举办规模,但是,本届电影节坚持从困难中突围,联合各方力量,强力提升产业发展能级,一系列新政策、新项目、新计划、新作品在电影节这个平台上亮相。
松江区着力打造上海科技影都,充分发挥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特点,尝试建立“完片担保”模式,为投资人和制片商提供金融服务保障;运用大数据、多维度监测等手段,建立影视产业竞争力指数发布体系,提升影视企业科学量化决策水平等,被行业人士称为“助力行业纾困的‘王牌级’大招”。
电影节期间,在徐汇滨江国际传媒港举办的“中国影视之夜”,助燃影视行业重启的热情。这个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上海总站承办的直播活动,采用“佳作推荐人+优秀影视作品”的形式,把一部部尚未露面的影视新作推到大众眼前,向人们传递电影人逆风飞扬的滚烫情怀。
无怪乎法国编剧、导演奥利维耶·阿萨亚斯深有感触地说:“今年对于每个电影人来说,都是特别的一年,上海国际电影节的举办,象征着希望。”中国导演贾樟柯说:“在如此短的时间内,上海国际电影节能够完成筹备、展映等工作,更反映了中国电影人身上的韧劲和行业精神。上影节不单是一个节日,也让我们相互鼓励、坚定信心,大家团结起来,我们可以做得更好!”
重塑,面向未来育新机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