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滚动| 上海| 社会| 国内| 国际| 经济| 证券| 产经| 消费| 互联| 家电| 硬件| 科学| 明星| 影视| 综艺| 游戏| 信息|生活|旅游

杜绝“舌尖上的浪费”让网络“吃播”更健康

2020-08-24 06:00 来源:互联网整理 责任编辑:WB001 字体:

热气氤氲的米线、外皮金黄的炸鸡、一口咬下去汁水四溢的灌汤包……一名主播端坐在镜头前大快朵颐,屏幕上飘过无数“看起来太好吃了”“我也想尝尝”的弹幕——这就是近年来在网络直播和短视频领域异军突起,备受网友尤其是年轻网民欢迎的“吃播”。

但是,诱人的美食和火爆的“吃播”背后,也存在着不容小觑的浪费现象。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对制止餐饮浪费行为作出重要指示。他指出,餐饮浪费现象,触目惊心、令人痛心!“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8月11日,央视新闻在报道中指出,现在某些自媒体流行的所谓“大胃王吃播”的消费导向令人担忧,与全社会倡导建立节约意识、减少食物浪费,完全背道而驰。

中国传媒大学人类命运共同体研究院副院长、教授王四新在接受人民网记者采访时,谈及一些吃播主播“假装吃了,实际上镜头一切换又吐了,然后再重新吃”的做法,认为这是“典型的浪费行为”,不仅损害身体,还误导受众,有关部门和平台应该加以规范、强化管理。

央视批“大胃王吃播秀”极端浪费

一直以来,以美食为主题的综艺节目、纪录片等颇受网友欢迎。随着网络直播热潮的兴起,“吃播”这种将美食与直播结合在一起的表现形式也应运而生。在“B站”点开“吃播”标签,其下已经收录57万个视频,总观看量超134亿余次。

为了在竞争激烈的“吃播”中突出重围,一些所谓的“大胃王吃播”剑走偏锋,以夸张的食量吸引受众的眼球。一顿饭吃完四个全家桶、一次性吃下13斤拉面、一个人挑战20斤龙虾……镜头前那些“大胃王”的超大食量,其实背后的操作是吃完催吐,再通过剪辑达到博人眼球的效果。

“吃常人不敢吃、边吃边吐等浪费粮食、丑态消费的‘吃播’都应当叫停。”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新闻与传播研究所网络新媒体研究室主任、教授孟威对人民网记者说,这不仅造成浪费、误导价值观,对于主播个人来讲,也不利于身心健康,还可能触及环境、动物保护等相关法律法规。

央视节目截图

央视在8月11日播出的新闻节目中直接批评以食量为卖点的“吃播秀”,指出现在自媒体流行的所谓大胃王直播是食物浪费的极端案例。节目内容引发网络热议,不少网友纷纷留言,对央视的“批评”拍手称快,“吃播可以,但不要吃了还吐出来” “很多主播吃了吐,吐了吃,不就是在浪费粮食么”“这种以‘量’博眼球的吃播应该制止”“很多都是哗众取宠,真应该管管这些主播了”。

“粮食问题关系到国计民生,任何浪费苗头都不可助长。‘大胃王吃播’一味宣传快感和满足,催生新的粮食浪费和消费主义倾向。”孟威指出,媒介批评起到了辨别是非、引导全社会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建立文明消费观的作用。

在王四新看来,“吃播”之所以跑偏,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吃播”作为一种商业行为,“必须吸引更多的人来关注,才能获得流量、进而变现,那就要想着法子、变着点子来吃,一般的吃法吸引不了人,那就用‘不一般’的吃法来吸引人,比如说大胃王吃播,让大家以为他能吃很多很多。”王四新说,越有网友觉得你奇特,觉得你的吃法“与众不同”,可能就越会吸引他们的关注,这样的关注反过来又促进了这种畸形套路的发展,“这些既需要相关部门加以规范、监管,也需要平台加强内容审核”。

多家网络平台增加提示、开展整治

“厉行节约、反对浪费”不仅是我们国家的传统美德,也是全社会一直以来倡导的优良风尚。央视关于“大胃王吃播”误导消费、浪费严重的节目播出后,在网上引发讨论并受到各方广泛关注,话题#央视批有的所谓大胃王吃播浪费严重#阅读量高达9.7亿。

孟威说,反映积极健康内容的“吃播”真人秀无可厚非,可以展现美食魅力、丰富人们文化娱乐生活。但畸形“吃播”展示存在严重违反常识、过度娱乐化、炫耀式消费等问题,需要予以治理和防范。

8月13日,中国演出行业协会网络表演(直播)分会发表文章《厉行节约 杜绝浪费 理性吃播》,提示各会员企业进一步加强直播内容管理,特别是要重点关注以美食类为主要内容的直播,加强引导树立正确的饮食消费观,坚决禁止在直播中出现假吃、催吐、猎奇、宣扬量大多吃,暴饮暴食,以及其他铺张浪费的直播行为。同时也提醒广大美食类主播,追求刺激,过度娱乐,博取眼球,舌尖浪费等行为不可取。“推荐美食,分享快乐,适度适量方能行稳致远。”

  • 资讯
  • 财经
  • 科技
  • 娱乐
  • 游戏
  • 生活
  • 汽车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免责申明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备案号:沪ICP备13031519号 上海网 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