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习近平总书记曾教导:要教育引导全党大力发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赓续共产党人精神血脉,始终保持革命者的大无畏奋斗精神,鼓起迈进新征程、奋进新时代的精气神。当 2025 年的我们站在浦东展馆的时光走廊里,触摸着 1990 年开拓者们用过的策划案;当在一大会址的石库门前,与 1921 年的青年代表隔空相望 —— 这场跨越百年的对话,从一开始就注定震撼。来自上海电力大学电气工程学院“电亮初心”实践队为探寻“精神谱系”创新传播方案,来到浦东和黄埔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感悟浦东奇迹,领略改革风采
浦东改革开放主题展馆是我们一队的首站。踏入展馆,仿佛走进了浦东发展的时光隧道。从1990年浦东改革开放,到如今2025年浦东开放35周年,浦东产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馆中的图片和丰富的史料展品,生动展现了浦东从昔日烂泥渡路到如今繁华金融城的沧桑巨变。队员们认真聆听讲解员讲述浦东开发开放的故事,为那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改革精神所震撼。而在互动体验区,队员们积极参与,通过视频讲解和模拟技术深刻感受到了洋山港无人码头以及现代AI科技的魅力。
(图为实践队当日合影,殊博摄)
实践过程中,我们针对展馆参观体验发放问卷,超六成受访者表示通过科技手段的展示,对浦东发展历程有了更直观的认识,以及对其产生了很强的吸引力。同时,在观察游客参观行为时发现,年轻人更倾向于在互动体验区停留,这也为红色场馆创新展示方式提供了针对性的建议。
探寻革命先辈足迹,汲取信仰力量
二队将前往此次实践中至关重要的一站:中共一大会址。在纪念馆中,通过展示党的成立过程,以及其艰苦奋斗的历程,让我们队伍深刻认识到中国共产党诞生的艰辛与伟大。步入序厅,映入眼帘的《日出东方——从石库门到天安门》画卷描绘了多处我们实践的地点——遵义、一大会址等革命圣地。而在后续的“前仆后继,救亡图存”展厅内,通过各种条约,枪炮我们见识到了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所遭受的苦难,以及中华儿女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
(图为实践队参观学习一大会址展板内容,施怡沁摄)
沿着展线前行,从“民众觉醒、主义抉择”到最后的“砥砺前行、光辉历程”其中的艰难险阻让我们无比动容。从井冈山的星星之火到万里长征的艰苦卓绝,从抗日战争的浴血奋战到新中国成立的举国欢腾,一幅幅历史画卷在我们眼前徐徐展开。看着屏幕上涌动的人潮,触摸历史发展的脉络,队员们真切感受到了中国共产党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也激励着我们在新时代传承红色基因,奋勇前行。
(图为实践队参观学习一大会址展板内容,施怡沁摄)
而在周公馆,队员们在这里了解到周恩来、董必武等老一辈革命家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作出的杰出贡献。旧时,国名党拒绝中共代表团在上海设立办事处,周恩来先生以职工宿舍之名申报,并采用“不让设办事处,就称周公馆”的建议。由此,周公馆就应运而生。看着那些珍贵的文物,仿佛能感受到当年这里紧张而忙碌的氛围。队员们被革命家们的智慧与勇气所折服,也更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生活。
(图为实践队实践队合影,施怡沁摄)
中国共产党发起组成立地(《新青年》编辑部)旧址,那栋百年砖木结构的旧式建筑,散发着独特的历史韵味。队员们沿着狭窄的弄堂走进,在实物陈列和图文展板前驻足凝望。这里,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重要阵地,队员们深刻体会到了先辈们为理想信念不懈奋斗的精神。
当然实践队在此三个场馆进行文创调研,问卷考察,游客观察等不同方面的研学,得出类似于冰箱贴,帆布包等文创受大家的喜爱,有借鉴意义。以及部分场馆的陈列展品缺乏吸引力,无法抓住年轻人的眼睛等众多成果。观察到游客们在伟大建党精神前驻足并拍下,这让队员们感慨到信仰是可以随身携带的。
(图为实践队参观学习一大会址展板内容,施怡沁摄)
走进名人故居,感受家国情怀
张闻天故居坐落在浦东川沙田园深处,是一座江南庭院式建筑,门前菜园葱翠,屋内陈设古朴。故居旁的生平陈列馆内,讲述其从日本留学归来后投身革命事业,并在“左倾”危机时及时指引正确的道路,以及后续出任驻苏联大使,队员不禁感慨道其一生都践行了一位共产党人对真理执着追求。
(图为实践队参观学习张闻天故居展陈内容,殊博摄)
黄炎培故居(内史第),堂内,那悬挂的匾额仿佛在诉说着历史的厚重,队员们在此感受着故居的文化底蕴和黄炎培精神的传承。黄炎培从在川沙办学到成为国家领导人,其在教育,治国上的贡献都激励着队伍成员在未来的道路上可以坚守初心,求真务实。
(图为实践队参观学习黄炎培故居展陈内容,殊博摄)
缅怀革命先驱,传承伟大精神
上海孙中山故居纪念馆,是孙中山宋庆龄夫妇在世界上留下的唯一一处 “家”。队员们参观了孙中山先生的卧室、书房等,了解了他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而不懈奋斗的一生。孙中山先生的革命理想和爱国情怀,激励着每一位队员,让我们明白,无论时代如何变迁,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而努力的使命永远不能忘怀。
(图为实践队在孙中山故居纪念馆合影,施怡沁摄)
队员感悟:
黄宇平:
一代代建设者响应国家号召投身到浦东改革开放的建设事业中来,他们的事迹和他们的成绩在馆中一样样呈现在我们眼前,不禁令我想到我身为大学生是否同样具备浦东开拓者的勇气,是否同样有和他们一样敏锐的眼光,是否有和他们一样不挫的精神。
当我们走进故居时,都不约而同地向他们的伟大精神致敬,都受到他们伟大精神的感召,更加坚定了“将论文写在祖国大地”的决心。
吴锡操:
参观结束,心情久久不能平静。这些地方不仅是历史遗迹,更是精神的丰碑。先辈们的热血与奉献,让我们深知今天的和平与发展来之不易。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应传承红色基因,汲取奋进力量,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拼搏,不负先辈,不负时代。
(上海电力大学电气工程学院“电亮初心”实践队)
相关阅读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