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滚动| 上海| 社会| 国内| 国际| 经济| 证券| 产经| 消费| 互联| 家电| 硬件| 科学| 明星| 影视| 综艺| 游戏| 信息|生活|旅游

中国刷新应急救援机制格局 破题天灾人祸之困

2018-12-29 11:28 来源:互联网整理 责任编辑:WB001 字体:

  中新社北京12月29日电 (记者 张子扬)“跑好第一棒要有第一棒的姿态,从建部之初就培育过硬作风,一往无前、永不懈怠,始终保持应急状态,以实际行动践行对党忠诚、纪律严明、赴汤蹈火、竭诚为民。”

  这句话源自中国应急管理部党组书记黄明日前在应急管理部党组扩大会议上的讲话。站在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这一历史交汇点,这个成立于2018年的新机构,如何将应急救援第一棒跑好,破解天灾人祸之困,对于一个拥有庞大人口数字的国家来说,为民解难、保民平安,契合着应急管理部成立的时代使命,与执政党“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理念互为注脚,以中国方案解答人类社会不愿“听天由命”的课题。

资料图:甘肃白银消防支队与甘肃平贵通用航空有限公司进行“空地联动”应急救援消防演练。图为消防员乘坐飞机到救援现场。 张杰 摄

  “化零为整”的力量拼图

  今年4月16日,应急管理部正式挂牌。这是中国新一轮机构改革中,一个具有典型性的多部门组合——将13项与应急响应有关的职能进行整合和优化,全面刷新事故灾害应急管理的格局。

  事实上,早在2003年“非典”事件之后,中国就开始加强应急管理,参照外国的经验以及中国的实际情况,在2006年设置了国务院应急管理办公室。各个部门自己负责应急管理事务,包括安监总局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民政部的救灾等。一旦出现重大突发事件,由国务院应急管理办公室与各个部门联系、协调、沟通。最后由国务院组织协调各个职能部门,按照各自的职责分工来统一应对。

  不过在学者看来,原来很多机构因不在一个部门,很难充分协调。特别是类似地震、水灾、重大火灾爆炸等,没有强有力机构的指挥和系统处置,很难在极短时间内达到较佳效果。

  中国行政管理学会副秘书长沈荣华指出,比如原国家安监总局及其他相关部门,在减灾救灾中存在条块分割、资源分散、重复建设等问题,不能满足形势发展的需要,组建应急管理部的需求应运而生。

  面对时代的需要,官方提出要建立一个统一领导、权责一致、权威高效的国家应急能力体系。整合优化应急力量和资源,推动形成统一指挥、专常兼备、反应灵敏、上下联动、平战结合的中国特色应急管理体制。

  清华大学公共安全研究院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范维澄教授认为,集中统一指挥,统一调度,全国一盘棋的组织指挥机制是中国应急救援的一大特点,也是一大优势。由一个部门管理,适应了灾害事故自身的发展链条,可以全过程实施监管和及时进行应急救援,效率提高很多。

日前,黑龙江省森林消防总队大兴安岭地区支队的森林消防员们开展夜训实战演练。解培华 屈先磊 摄影报道

  9个月 43次应急响应的成绩单

  应急管理部成立9个月以来,从辽宁本溪龙新矿业发生爆炸、京港澳高速衡东段发生重大交通事故,到雅鲁藏布江、金沙江四次堰塞湖险情、重庆万州区公交车坠江事故,无论天灾还是人祸,每到危急时刻,应急管理部会第一时间出动救援力量,从未缺席;部级官员不分昼夜坐镇指挥中心,或亲赴灾难现场,成为常态。

  今年9月,台风“山竹”登陆中国沿海地区,与近年来同级别的台风“黑格比”、“彩虹”和“天鸽”相比,强度最大,但造成的死亡失踪人数、倒塌房屋数量和直接经济损失最少,应急管理部探索的新工作机制,成为对抗自然灾害的关键钥匙。

  据了解,当接到台风“山竹”预报后,应急管理部立即启动部内二级响应,部级官员24小时值守。同时,提前将广东、海南、广西2万多名消防队员、60余个救援机动队调到重点防御区域,并部署6个消防总队及7支国家安全生产应急救援队伍待命增援。“山竹”登陆后,多方合力下,救灾效果显著。

  • 资讯
  • 财经
  • 科技
  • 娱乐
  • 游戏
  • 生活
  • 汽车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免责申明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备案号:沪ICP备13031519号 上海网 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