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力提高领导干部底线思维能力
【提高科学思维能力·⑥底线思维】
底线思维是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也是做好领导工作的重要战略策略和十分紧要的领导艺术。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坚持底线思维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指出:“坚持底线思维,增强忧患意识,提高防控能力,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大局稳定。”领导干部是党执政兴国的中坚力量。如何提高底线思维能力,是新时代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重要任务和崭新课题,也是领导干部提高政治能力的重要内容和职责要求。
1
坚持底线思维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是领导干部的政治职责
所谓底线,就是不可逾越的界限,是事物发生质变的临界点。一旦底线被突破,就会产生难以估量的危害,酿成难以承受的后果。所谓底线思维能力,就是客观地设定最低目标,立足最低点,争取最大期望值的能力。当前,我国形势总体上是好的,党中央领导坚强有力,意识形态领域态势积极健康向上,经济保持着稳中求进的态势,社会大局保持稳定,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前进道路上面临的挑战和风险也不少。这些挑战和风险,既有历史的,也有现实的,既有内部的,也有外部的,既有显性的,也有隐性的,呈现出值得关注的特征。
一是多样联动。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面对波谲云诡的国际形势、复杂敏感的周边环境、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我们必须始终保持高度警惕”,“我们要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发展安全两件大事,既聚焦重点、又统揽全局,有效防范各类风险连锁联动”。
二是复杂易变。“当前,世界大变局加速深刻演变,全球动荡源和风险点增多,我国外部环境复杂严峻”,“既要高度警惕‘黑天鹅’事件,也要防范‘灰犀牛’事件”。
三是后果攸关。一旦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不力,其引发的许多后果将是我们难以承受的。然而,少数领导干部缺乏底线思维,对困难估计不足、对风险评估不够,事到临头仓促应战、乱了手脚,甚至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领导干部的工作涉及方方面面,每一项工作都是有底线的,都不能出问题也出不起问题。能否把底线思维运用于实践之中,既是谋划和推动工作的职责所在,也是检验领导干部能力素质的重要标尺。
2
强化忧患意识,切实做好应对风险挑战的充分准备
就底线思维而言,其核心价值指向便是忧患意识。居安思危,未雨绸缪,把形势想得更复杂一点,把挑战看得更严峻一些,做好应对最坏局面的准备,这是提高底线思维能力的入手处和着力点。忧患意识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周易》中讲,“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是以身安而国可保也”;孔子云,“君子忧道不忧贫”;孟子曰,“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这些凝聚传统忧患意识的传世之言,充分体现出中华民族应对自然风险和进行社会治理的智慧精华。在西方思想文化中,底线思维和忧患意识同样有着悠久的传统与理论渊源。古希腊的目的论学者强调,凡事都存在不可逾越的底线,行事前要有风险意识。著名神话故事达摩克利斯之剑,更是集中反映了居安思危、时刻考虑最坏情况的危机意识的重要性。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是生于忧患、成长于忧患、壮大于忧患的政党。”共产党人的忧患意识,就是忧党、忧国、忧民意识,这是一种责任,更是一种担当。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越是这个时候,越要有如履薄冰的谨慎,越要有居安思危的忧患。
各级领导干部要进一步增强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政治自觉和责任担当,常怀忧患之心,忧党之安危、忧国之兴衰、忧民之苦乐,忧底线之能否坚守,切实做好应对风险挑战的思想准备和各项工作,努力将矛盾消解于未然,将风险化解于无形。在思维理念上,要强化风险意识,常观大势、常思大局,科学预见形势发展走势和隐藏其中的风险挑战,不忽视一个风险,不放过一个隐患。在组织运筹上,要提高风险化解能力,透过复杂现象把握本质,抓住要害、找准原因,果断决策,善于引导群众、组织群众,善于整合各方力量、科学排兵布阵,有效予以处理。在工作机制上,要完善风险防控机制,建立健全风险研判机制、决策风险评估机制、风险防控协同机制、风险防控责任机制,主动加强协调配合,坚持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特别是要立足最困难、最复杂、最意外的局面,把预案做得周密一些,宁可备而不用,宁可多备几手,不可用时无备,从而遇事不慌、临危不乱,不走弯路、不跌跤,“托底”“守底”“保底”才能有保证。
3
提高理论素养,努力掌握马克思主义的锐利思想武器
相关阅读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