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滚动| 上海| 社会| 国内| 国际| 经济| 证券| 产经| 消费| 互联| 家电| 硬件| 科学| 明星| 影视| 综艺| 游戏| 信息|生活|旅游

个人信息频泄露凸显数据安全风险 如何斩断利益链?

2018-11-29 08:44 来源:互联网整理 责任编辑:WB001 字体:

  央视财经评论丨个人信息泄露 如何斩断利益链?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个人信息已经成为了重要的数据资源,价值也在不断地得到挖掘和释放,但同时又成为了一些不法分子非法获取和交易的对象,数据安全风险日益凸显。个人信息泄露 如何斩断利益链?保护个人信息如何形成合力?

  11月28日晚,《央视财经评论》邀请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刘俊海以及央视财经评论员马光远做客演播室,深入解析。

  个人信息泄露 如何斩断利益链?

  新闻背景:

  浙江省温州瓯海区警方近期破获一起特大侵犯公民个人信息案,抓获侵犯公民个人信息和购买公民个人信息后用于网络贷款推广的犯罪嫌疑人18名,涉案公民个人信息达上千万条,涉案金额500余万元。此外,近期杭州警方也破获多起涉及公民个人信息的案件。

  刘俊海:掐断违法动因 扎紧信息保护篱笆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 刘俊海:一些企业为什么要获取个人信息?有两个目的,一个是精准营销卖商品,卖服务;第二个为了将来上市,在估值的时候,拥有消费者的个人信息越多,它的核心资产就大,越容易圈钱。所以要掐断违法获取个人信息的动因非常重要,要让他们不敢去获取,扎紧信息保护的篱笆。

  马光远:让保护个人信息的法律“有牙齿”

  央视财经评论员 马光远:打击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的行为不仅警方要行动,公民个人要行动,要加强自我保护,相关的企业信息收集者更要把责任承担起来。我认为,下一步对于互联网企业怎样保护公民个人信息在责任上要通过相关法规加以约束。

  保护个人信息 如何形成合力?

  新闻链接:

  今年8月,中消协组织开展 “App个人信息泄露情况”问卷调查,共回收有效问卷5458份。结果显示,个人信息泄露总体情况比较严重,遇到过个人信息泄露情况的人数占比为85.2%。当消费者个人信息泄露后,约86.5%曾收到推销电话或短信骚扰,约75%的受访者接到诈骗电话,约63.4%的受访者收到垃圾邮件,排名位居前3位。此外,部分受访者曾收到违法信息如非法链接等,更有甚者出现个人账户密码被盗的问题。

  2018年9月,中国人大网公布《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规划》,69件法律草案列入第一类项目,即条件比较成熟、任期内拟提请审议。其中,个人信息保护法是第61个项目,这就标志着个人信息保护即将迎来系统的法律规定保护。

  刘俊海:协同共治 让违法成本高于违法收益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 刘俊海:个人信息保护,我认为要做到“两高两降”,提高违法成本,降低违法收益。此外,降低消费者维权成本,提高消费者维权的收益,真正让惩罚与赔偿发挥更大作用,同时相关部门需要密切配合,开展专项治理,广大公众也要增强防范意识,形成全社会合力。

  马光远:对过滥收集信息的行为进行约束

  央视财经评论员 马光远:大数据时代保护个人信息更要与时俱进,对于一些互联网企业来说,哪怕消费者浏览过任何一个网页,它都会精准推送给你,这某种程度上也涉嫌侵害个人隐私,对这种过滥收集信息的行为要进行约束 。

  刘俊海:“市场有眼睛 法律有牙齿” 互联网再大 也大不过法网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 刘俊海:“市场有眼睛,法律有牙齿”,互联网再大也大不过法网,要擦亮三个市场的“眼睛”, 一个是资本市场,一个是消费者市场,一个是劳动力市场。

  “法律有牙齿”,就是强化民事责任、刑事责任。我觉得只要有证据证明消费者个人信息权受到侵害,就有权获得惩罚性赔偿。刑事责任就是继续加大对犯罪分子打击力度,快速反应,精准发力,重点治乱猛药去疴。

  马光远:从源头减少信息收集 让信息收集者承担对等义务

  • 资讯
  • 财经
  • 科技
  • 娱乐
  • 游戏
  • 生活
  • 汽车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免责申明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备案号:沪ICP备13031519号 上海网 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