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滚动| 上海| 社会| 国内| 国际| 经济| 证券| 产经| 消费| 互联| 家电| 硬件| 科学| 明星| 影视| 综艺| 游戏| 信息|生活|旅游

艾滋病健康热线开通一年 高危行为后“恐艾”咨询不断

2018-12-02 06:07 来源:互联网整理 责任编辑:WB001 字体:

  艾滋病健康守护热线开通一年接听来电一万多个 工作人员分析来电特点

  高危行为后“恐艾”咨询不断

  在地坛医院门诊大厅的南侧,有一个带有落地窗的小屋,坐在里面可以清楚地看到医院人来人往。这个小屋对很多艾滋病患者及志愿者们来说非常熟悉和亲切,不大的办公室接待过不少焦虑不安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倾听过他们的困扰和痛苦。而办公桌上的一部热线电话,把这间有限的“红丝带之家”延伸到了全国。

  昨天是世界艾滋病日。一年前,北京“红丝带之家”开通了一个面向全国的守护健康援助热线,一年中,15名工作人员先后接听了一万多个来电,有询问艾滋病用药问题的,有确诊后不知所措的,也有恐艾人群一遍又一遍的来电……中午往往是来电的密集期,为此,工作人员们很少吃上一顿完整的午饭,常常一个电话就是20多分钟。而这些也换来了来电者的信任,不少电话从“我替朋友问一下”开始,以“那个朋友就是我”结束。

 

  去年世界艾滋病日前夕,北京“红丝带之家”开通了守护健康援助热线 4000681221。现场,北京地坛医院艾滋病诊治专家赵红心接听、回答了首个热线咨询电话。

  15名“红丝带之家”的工作人员承担起了这条热线的接听工作,为艾滋病感染者、医护人员提供艾滋病危险性行为评估咨询、职业暴露评估咨询、心理疏导、就诊咨询等服务,帮助公众了解艾滋病基本知识、国家“四免一关怀”政策。从一年来的接听情况看,午餐时分成为来电高峰、高危行为后“恐艾”咨询不断、最怕暴露隐私成为热线的三大特点。

  日均40个来电 中午成为来电高峰

  北京“红丝带之家”副会长、办公室主任王克荣告诉北京青年报记者,所有的来电者中,以男性居多,年轻男性更是主要人群,这也与我国目前的艾滋病感染者情况相同。

  “我们不会对电话进行录音,更不会询问来电者的个人信息,只对他们的疑问进行解答”,王克荣说,保护隐私对于艾滋病防控工作者来说是一条基本原则。每周日到周五,早上8点到下午4点半,电话一响,“红丝带之家”的工作人员就会第一时间接起电话。电话量不固定,但平均下来每天的接听量在40个左右,最多有一天60多个。

  “午饭时候或者临近午饭的时候来电比较密集,”北京“红丝带之家”的志愿者旭东说,“经常我们这边刚坐下来准备吃饭,电话就响了。放下筷子接电话,一个接一个,再回去吃饭的时候饭就凉了”。对这样的情况,常年从事艾滋病志愿者工作的旭东也表示理解,“他们肯定也是选择比如旁边没啥人,方便的时候,上午下午都有工作或者学习安排,中午就成了来电高峰”。

  恐艾者的电话很“专业”

  “我的衣服和家人的衣服一起洗,会传染给他们吗?”王克荣曾经接到过一名感染者小心翼翼的询问,“不会,放心。艾滋病的传播渠道只有三个,性传播、血液传播和母婴传播”,王克荣用平静温和的语气回答电话那头的咨询者。这样的疾病咨询组成了每天来电的主要内容。有的是感染者打来,有时候是感染者的家属打来。

  除了关于艾滋病相关问题的咨询,恐艾者的来电也让工作人员印象深刻。“老师老师,我有个问题咨询一下,占用你三分钟时间”,这句话开头的电话,“红丝带之家”的成员几乎都接到过。对方是一名恐艾者,一次高危性行为后,担心自己会感染上艾滋病。最初打来电话是询问如何检测,多次抗体检测都是阳性(没有感染HIV)后,并没有消除他的担忧。“会不会过几年才查出来感染啊?”“上次抽血,没有看到医生换针头,我会不会感染?”

  旭东说,恐艾者对艾滋病知识的了解不比专业人士少,但为了消除内心的疑问和恐惧,会不断地打来电话。电话接起来就很难放下,常常一打就是二三十分钟,“他们经常提出一个问题后,自己回答,然后又把自己绕进去,陷入到对艾滋病的恐惧中走不出来”。

  最担心隐私被暴露

  刚确诊的感染者往往比较谨慎,不愿承认“我感染了”。王克荣接听的电话里,就有过这样的故事。“您好,我替朋友咨询一下,感染了艾滋病的话,会有哪些表现呢?去哪里做检测?”耐心回答完一系列问题后,王克荣提醒他:“您最好让朋友给我们打一个,具体有什么问题我们可以直接跟他说”。这个时候,对方沉默了几秒钟,说“其实那个朋友就是我”。

相关阅读

赞助商广告

澳大利亚脐橙 20个装 新鲜水果 节日礼盒送礼礼品团购
  • 资讯
  • 财经
  • 科技
  • 娱乐
  • 游戏
  • 生活
  • 汽车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免责申明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备案号:沪ICP备13031519号 上海网 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