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滚动| 上海| 社会| 国内| 国际| 经济| 证券| 产经| 消费| 互联| 家电| 硬件| 科学| 明星| 影视| 综艺| 游戏| 信息|生活|旅游

青海祁连:两代书记见证“飞行小村”的40年飞跃

2018-12-28 21:25 来源:互联网整理 责任编辑:WB001 字体:

  在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祁连县,卓尔山脚下的幢幢新房炊烟袅袅,雪后的山峰和金黄的牧草交相辉映。

  祁连县八宝镇麻拉河村如世外桃源般坐落在这“画卷”中。眼前的美景让一辈子生活在这里的83岁老人马贵感慨万千。

图为由麻拉河村上卓尔山的“摆渡点”全貌。 吴萍 摄

  40年前,年仅37岁的马贵是麻拉河村第九大队的队长:“和村民们一样,吃大锅饭、出工计工分,一年分到的口粮勉强糊口,有时还得向生产队借粮。”

  说起当年的麻拉河村,耄耋之年的马贵记忆犹新,他在自家宽敞明亮的楼房里向记者讲述起村里的故事。

  40年前,麻拉河村只有3户人家,后来由八宝镇上庄和下庄的40户300多人陆续搬迁过来。那时村里只有3间破瓦房,睡觉用木板打地铺。为了动员民众搬迁到麻拉河村,政府给大家提供了木头用于盖房,但300多人的吃饭成了大问题。于是,马贵就带领大家一边盖房,一边种粮食。

  1980年,麻拉河村推行了以包干到户为主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当时是按人口分,每人可以分到3.5亩耕地、7只羊,3口人一头牛,一户1头耕畜。”也就在那年,马贵当选为村党支部书记。

  国家全面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农民温饱问题基本得以解决。后来国家不断调整政策,允许农民自己卖粮,甚至可以加工粮食。

  “包产到户让我们增加了收入,日子是芝麻开花节节高,这些年农村的变化我最清楚不过了,真的赶上了好时候。”在农村80多年的经历让马贵在讲述时几度哽咽。

  进入到新世纪,一些新名词马贵说不上来,但是老人实实在在感受到了日新月异的变迁。他介绍说:“要说麻拉河村近些年的变化,现任村党支部书记马福元最有发言权了。”

  “这几年我们村里的变化可大了!”还没等记者开口,陪同采访的马福元已经打开了话匣子。

  几年前,由于自然条件等限制,麻拉河民众收入普遍较低,外出务工成了挣钱的主要渠道。“村里主要种点油菜和青稞,一年下来收入很少,日子越过越穷,年轻人们出去打工,村里就剩下老人孩子。怎么增收是我们当时琢磨最多的事情。”

  2013年,麻拉河村村民王生财和另外4个人合伙,在村里开了第一家“农家乐”,刚开始也就是几张桌椅,饭菜的花样也不多,但是生意非常好。

  有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村里的“农家乐”、农家宾馆多了起来。2015年,麻拉河村修建了上卓尔山的“摆渡点”,作为上卓尔山景区的中转站,游客都会在麻拉河村驻足。从此,麻拉河村迎来了发展旅游业的重要转折。

图为马贵家里浇花。 吴萍 摄

  “从那时起我们村就红火起来了。”马福元开心地说,看到村里人很多都吃上了“旅游饭”,外出打工的也回来开起了家庭宾馆。

  为了给游客提供更优质的服务,麻拉河村多次为村民开办了客房设计、烹饪等专业技能培训,这也使得麻拉河村的乡村旅游业越做越大。2017年,麻拉河村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了10870.07元。

  “借着伊卡洛斯国际飞行节和祁连麻拉河‘玩偶狂欢节’,我们村将被打造成为中国首个‘飞行小村’,今后,麻拉河村肯定会发展得很好,日子也会越来越甜蜜。”马福元说。(完)

  • 资讯
  • 财经
  • 科技
  • 娱乐
  • 游戏
  • 生活
  • 汽车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免责申明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备案号:沪ICP备13031519号 上海网 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