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10月至次年4月,成群的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黑颈鹤从藏北高原飞至拉萨河谷、林周县澎波河流域湿地过冬。旦增是西藏拉萨林周县黑颈鹤国家自然保护区巡护员,主要职责便是保护这些高原“神鸟”安全过冬。
西藏林周县黑颈鹤。王媛媛 摄
林周县自古称作澎波地区,被誉为拉萨“粮仓”,大片的耕地冬季休耕时为黑颈鹤提供丰富的食物来源。“如今,来林周县过冬的黑颈鹤数量一年比一年多。”旦增说。旦增是位老党员,2015年被林周县林业局正式聘为巡护员。
西藏高原生物研究部门发布的数据显示,2011年在西藏越冬的黑颈鹤约有6300只,2014年6500余只,2017年至2018年冬季调查中,西藏越冬黑颈鹤种群数量为7500余只。
作为黑颈鹤的“全职保姆”,旦增主要有三项工作:巡护、喂食、救助。
旦增准备骑摩托去巡护。江飞波 摄
“他们(村民们)都爱开我玩笑,如果他们上午在哪个山沟里看到了一群黑颈鹤,下午在甜茶馆里遇到我就要调侃说,旦增家的黑颈鹤又多了一群。”旦增笑着说。
有趣的是,旦增的普通话并不好,听、说能力有限,但他非常喜欢科教自然类的电视节目,中央电视台的《人与自然》是他的必追剧。
旦增的午饭是糌粑。江飞波 摄
“估计我的巡护范围今年有600至700只黑颈鹤。”旦增说,巡护过程中主要看黑颈鹤的栖息地有无异常,有无流浪狗等其他天敌攻击黑颈鹤,另外就是查看黑颈鹤有无受伤、生病等。
西藏林周县的黑颈鹤翩翩起舞。王媛媛 摄
冬季的澎波河谷非常美丽,四周雪山环绕,黑颈鹤不时盘旋在村落的上空,发出声声鹤鸣。
常年与黑颈鹤打交道,旦增对黑颈鹤极为敏锐。
采访时他会突然指着窗外说,远处几个正在缓缓移动的小黑点正是黑颈鹤,而记者要仔细地循着他所指的方向才能辨别。在户外时,车辆快速通过,他总能提前看到黑颈鹤的位置。
旦增一家住在虎头山水库边上的卡东村,往下几公里就是卡孜水库。旦增的巡护路线以土路居多,骑摩托车一圈下来要两三个小时。到2018年夏天,他已经骑烂了一辆摩托车。
旦增已经骑烂的摩托车。江飞波 摄
旦增说,家人很支持他的工作。为了照顾好黑颈鹤,家里的农活他并不怎么参与。
旦增的爱人次珍说,现在一家人和他一样,出门处处留意黑颈鹤的动向。“我们平时在哪块农田里看到黑颈鹤比较多,回来也会和他‘汇报’,让他留意。”次珍说。
旦增在装小麦,准备喂食。江飞波 摄
傍晚,我们跟着旦增到田里进行喂食,“我小儿子的房子现在空着,正好堆放小麦。房子外面的农田地势平坦,是黑颈鹤喜欢落脚的地方。”旦增说,黑颈鹤爱吃小麦,而并不怎么吃青稞。
林周县林业局每年冬天会给巡护员发放1000斤小麦,用于喂食黑颈鹤。“如果巡护员负责的区域内黑颈鹤比较多,小麦不够的话还可以再申请。”旦增介绍,高峰时期,最多一天要撒大约50斤小麦。
旦增和他照顾的黑颈鹤群。江飞波 摄
大致掂量了分量后,旦增扛着小麦走到农田里,而百米开外,上百只黑颈鹤悠闲地在田里觅食。
旦增将小麦均匀撒在一亩多地里,同时介绍自己投喂的经验:要与黑颈鹤保持距离,大约一两百米就可以了,“黑颈鹤们看得到,待会我们走了,它们自己会过来吃的。”
多年的经验,旦增总结了一套自己的投喂技巧。
“要站在黑颈鹤的角度看问题。”旦增说,出于安全考虑,首先地点一定要平坦开阔,便于黑颈鹤观察。其次位置要相对固定,不能今天撒在这里,明天撒在那里,黑颈鹤养成固定的进食习惯很不容易。
旦增在给黑颈鹤投食。江飞波 摄
相关阅读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