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滚动| 上海| 社会| 国内| 国际| 经济| 证券| 产经| 消费| 互联| 家电| 硬件| 科学| 明星| 影视| 综艺| 游戏| 信息|生活|旅游

提质增效比汽车产销增长更重要

2019-01-18 05:14 来源:互联网整理 责任编辑:WB001 字体:

  提质增效比汽车产销增长更重要 

  杨忠阳

  车市出现罕见负增长,从市场因素来看,这是由于我国汽车产销基数较高所致。从政策因素来看,一方面受国内购置税优惠政策退出影响,购车消费提前透支;另一方面,北京、深圳等城市实施机动车限购政策,也抑制了汽车消费潜力。当前,如何推动我国汽车业提质比产销增长更重要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近日发布的产销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780.9万辆和2808.1万辆,同比下降4.16%和2.76%。这是28年来车市首次出现负增长,引发了人们对中国车市的担忧。

 

  车市出现罕见负增长,原因不难厘清。

  从市场因素来看,首先是我国汽车产销基数较高。经过10多年的高速增长,我国汽车年产销量已在2800万辆左右,不仅远超美国1700多万辆的峰值,也比欧盟20多个国家之和高出不少。其次是消费者购车能力被楼市挤压。当前,我国汽车消费主要市场已从一二线城市转移到三四线城市,但近年来这些城市房价快速上涨,挤压了部分车市的消费能力。此外,经济下行压力加大、部分居民收入增长不如预期等因素,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汽车消费预期。

  从政策因素来看,一方面受国内购置税优惠政策退出影响,购车消费提前透支。有统计表明,由于2017年政策翘尾因素,造成当年汽车产销比2018年多150万辆,约5个百分点。若剔除此因素,2018年汽车产销其实是微增长。另一方面,由于北京、深圳等一二线城市实施机动车限购政策,也抑制了相当数量的汽车消费潜力。

  面对车市“一夜入冬”,不少车企和经销商表现出悲观情绪。笔者以为,完全没有必要。理由在于,尽管受环境污染、能源短缺、交通拥堵等因素制约,我国汽车千人保有量不可能像欧美国家那么高,但现在每千人140多辆的数字,不及世界平均水平,也预示着年销量3000万辆绝不是我国汽车市场的天花板。只要我国汽车产销量保持在一定合理范围内波动,则无需过于纠结。

  当前,如何推动我国汽车业提质比产销增长更重要。

  仔细分析可以发现,“车市寒冬”中也有不少新亮点。一是新能源汽车高速增长,继续领跑全球。2018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27万辆和125.6万辆,同比分别增长59.9%和61.7%。在政策和市场共同推动下,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规模持续扩大,技术水平稳步提升,企业竞争力明显增强。二是部分中国品牌逆势向上。以吉利、上汽为代表的自主品牌,依然实现了高速增长。其中,吉利汽车销量突破150万辆,同比增长约20.3%。三是造车新势力量产提速。比如,2018年蔚来交付新车超过1.1万辆,开始产能爬坡。虽然备受争议,但这些造车新势力像一条条鲶鱼,在引领社会资本向汽车产业聚集的同时,也为行业注入了新活力。

  这些新亮点在某种程度上折射出我国汽车产业正在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前不久举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2019年重点工作任务之一就是“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作为制造业集大成者和重要代表,汽车产业的提质增效在我国经济转型升级中更具有引领标杆意义,也更值得我们奋力推进。

  现在,我国汽车产业大而不强,经营粗放,无论是合资品牌企业,还是自主品牌企业,更多地还是停留在过去的思维中,仍在“以销量论英雄”。这样的观念,加剧了行业的浮躁之风,不利于产业健康发展。汽车是一个资金、技术和人才密集型产业,最能体现一个国家的工业综合实力和制造业水平。汽车业必须主动顺应全球产业变革大趋势,以创新为第一驱动,不断优化产品结构,提升核心竞争力,强化价值链。同时,政府相关部门要深化“放管服”改革,推动产业政策创新转型,建立好企业的市场进入与退出机制,降低企业负担和要素流动的制度壁垒,营造好规范有序、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 资讯
  • 财经
  • 科技
  • 娱乐
  • 游戏
  • 生活
  • 汽车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免责申明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备案号:沪ICP备13031519号 上海网 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