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滚动| 上海| 社会| 国内| 国际| 经济| 证券| 产经| 消费| 互联| 家电| 硬件| 科学| 明星| 影视| 综艺| 游戏| 信息|生活|旅游

年轻人为什么会腰疼,“哪都疼”究竟是种什么病?

2020-08-14 18:00 来源:互联网整理 责任编辑:WB001 字体:

  “痛”而为生

  《中国新闻周刊》记者/李明子

  发于2020.8.17总第960期《中国新闻周刊》

  贾茹得腰椎间盘突出时才25岁。那是八年前的6月,早晨醒来,她怎么努力都坐不起来,“人活着,腰椎死了,感觉不到腿在哪儿。”她仔细回想,前一天下午从外地出差回北京的飞机上就开始腰疼,过电一样的刺痛不定时地从腰骶部蔓延开。晚上到家后,贾茹一改加班的习惯,赶紧躺平,第二天一早还是疼到起不来床,只好去医院求诊。  

  当时,腰疼这个“小毛病”已经伴随了贾茹四五年,但她一直没有重视,总以为自己还年轻,不会有什么大事儿,直到那次去医院,被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

  在知乎上,以“腰疼”为关键词搜索,第一个蹦出来的话题就是“年轻人为什么会腰疼”。2015年,中国腰椎病患者已突破2亿人,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占全国总人数的15.2%,发病率仅次于感冒。

  疼痛,几乎是腰椎间盘突出的唯一症状。按现代疼痛医学的定义,持续1个月以上的疼痛即为慢性疼痛。2018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发布的《国际疾病分类》中,慢性疼痛被赋予新的疾病编码,成为了一种独立疾病。据2017年发表在《中华医学信息报道》上的《中国居民慢性腰背痛流行病学调查》,慢性疼痛患病率为31.54%。

  “慢性疼痛不仅仅是一种痛苦的感受,更是疾病,得治。”中国医师协会疼痛科医师分会会长、中日友好医院疼痛科主任樊碧发对《中国新闻周刊》说。

  “好痛”与“坏痛”

  曾在日本新潟大学医学部任教授的下地恒毅在其科普书《缓解疼痛的科学》中,将腰痛和肩膀酸痛归结为“人类双足行走而产生的病”。当支撑沉重上半身的腰部和支撑大脑的颈部负荷过重时,就会产生酸痛。特别是在计算机和电子游戏普及的今天,过度使用颈部和腰部的问题也在加剧,“现代人在工作和娱乐上已经很大程度上超出了解剖学上人体能够承受的结构和功能”。

  在人体腰椎椎体间像小垫子一样起到支撑、连接、缓冲作用的椎间盘,随着年龄增长而水分变少,灵活度变差,在腰椎受到压力时,形态发生改变,当椎间盘突出时,压迫神经、脊髓,便会感到腰痛、腿痛。

  据统计,80%~95%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伴有放射性疼痛。这种疼痛往往从臀部开始,逐渐放射到大腿后外侧、小腿外侧,甚至是足背、足底和脚趾。严重的患者在咳嗽、打喷嚏或方便时,腹内压增高,下肢疼痛还会加重,像过电一样,比腰部疼痛来得更猛。

  “你怎么不早点来?”医生拿着CT片质问贾茹,随后说道,“这是终身疾病,以后要事事注意,不能着凉,夏天也要穿袜子,不能久穿高跟鞋,不能久坐……”听到医生这样的嘱咐,贾茹目瞪口呆,“总觉得还年轻,没想过有这么严重的后果,感觉身体某方面被判了死刑。”

  不像感冒只是一过性的影响,腰椎间盘突出给贾茹带来的变化是长远的:她从此需要避免生活中一切需要弯腰的动作,哪怕只是捡掉在地上的东西这样最简单的事情,也必须采用一个特定姿势——直着腰屈膝下蹲。有了腰病以后,也不能从事剧烈运动,其中就包括她曾经最喜欢坐的过山车。

  确诊腰病后差不多每两年,贾茹就会有一次痛到进医院,每次请1~2周病假,天天去医院做理疗、牵引、按摩或针灸,其余时间只能在家平躺静卧。休病假时,她又担心耽误工作,不能坐,就趴在床上对着电脑打字。

  《中国居民慢性腰背痛流行病学调查》发现,疼痛出现3个月内,有近四分之一的慢性腰背痛患者没有及时找医生进行诊治。而由于对慢性疼痛带来的危害认识不足、忍痛和担心给家人带来负担等原因,又有36.79%的患者未对疼痛进行过任何处理,选择到医院进行正规治疗的只有四成,还有两成多患者自行在药房购买药物。

  “疼痛是人体发出的警告信号。”樊碧发解释说,当身体受到损伤或疾病侵害时,会发出疼痛的讯号。如感冒时头会痛,此时只要治愈疾病,疼痛就会消失。这种疼一般来得急,通常比较剧烈,提醒人们尽快看病或避开危险,被樊碧发称为“好痛”。

  但当某一部位疼痛持续一个月以上,被称为“慢性疼痛”,这种痛已经失去报警的意义。因其持续时间长,严重影响身心健康,樊碧发将这类疼痛称为“坏痛”,以神经痛居多,如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痛、三叉神经痛、舌咽神经痛等。

  • 资讯
  • 财经
  • 科技
  • 娱乐
  • 游戏
  • 生活
  • 汽车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免责申明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备案号:沪ICP备13031519号 上海网 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