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滚动| 上海| 社会| 国内| 国际| 经济| 证券| 产经| 消费| 互联| 家电| 硬件| 科学| 明星| 影视| 综艺| 游戏| 信息|生活|旅游

专家总结“中国式血糖”特点 呼吁早期治疗并规范控制

2020-11-18 08:00 来源:互联网整理 责任编辑:WB001 字体:

  中新网上海11月13日电 (陈静 胡杨)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内分泌代谢科主任彭永德教授13日接受记者采访时总结了“中国式血糖”的三大特点:胰岛损伤早、餐后血糖高、标准治疗晚,并呼吁糖尿病患者要加强胰岛素起始治疗和长期规范治疗意识。  

  他说,糖尿病本身不可怕,但是过高的血糖会引起多种慢性并发症,最后导致多种器官功能障碍甚至衰竭。因此,早期治疗并规范控制血糖十分重要。

  世界糖尿病日将至,记者13日获悉,尽管近年来医疗卫生等各行各业为控制糖尿病发展做出了巨大的努力,但中国糖尿病患者群体依然存在知晓率低、治疗率低、达标率低的情况。

  彭永德告诉记者,中国糖尿病患者中的肥胖比例并没有西方那么严重,但是糖尿病患病率却超过了西方。这与国人的基因遗传背景有关。国人对糖尿病属“中度以上易感”,胰岛储备功能差,胰岛损伤出现得早,或者同样的病情胰岛损伤得更严重。

  同时,随着生活质量的改善,近年来,国人肥胖者越来越多,这位专家说,本来胰岛功能就薄弱,加之肥胖带来的胰岛素抵抗,国人在双重打击下就容易罹患糖尿病。中国糖尿病患者不光空腹血糖高,餐后血糖高的比例更多。对此,彭永德解释,中国的饮食结构和西方不一样,近年来,人们饮食越来越精细,摄入碳水化合物的比例相对较高,活动量却越来越少,吸收的葡萄糖不能被马上消耗掉,活跃的胰岛素只能把盈余的葡萄糖储存起来。

  据彭永德介绍,目前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达标率在医院治疗后可以达到40%,但许多患者并不知道自己血糖存在问题,从而导致治疗时机的延误。许多患者注射胰岛素感到恐惧,认为开始打胰岛素,就表示病情很严重,无药可治了。对此,彭永德指出,在糖尿病早期接受胰岛素治疗,不仅可迅速解除糖毒性和脂毒性对胰岛细胞等的损伤并得以修复,同时也可让未受损伤的胰岛细胞和胰岛素受体充分休息。

  这位专家强调,使用胰岛素并不意味着病情重,一些使用胰岛素治疗的患者之所以屡屡出现并发症,其实往往因为这些患者拖延接受胰岛素治疗,等到口服药物完全失效、并发症已出现时,才开始注射胰岛素,此时并发症已不可逆转,胰岛素治疗也只能起延缓或控制病情发展的作用。

  彭永德认为,糖尿病患者应该树立正确的观念,清楚了解胰岛素的治疗,走出误区,不抵抗、也不盲目使用;开始胰岛素治疗后,应继续坚持饮食控制和运动,并加强自我血糖监测,以便于胰岛素剂量调整和预防低血糖的发生。至于血糖稳定后,是否停用或调整胰岛素,这位专家表示,应在保证血糖长期达标的前提下,良好饮食、运动配合的基础上,由医生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完)

【编辑:周驰】

  • 资讯
  • 财经
  • 科技
  • 娱乐
  • 游戏
  • 生活
  • 汽车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免责申明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备案号:沪ICP备13031519号 上海网 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