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上新了,故宫》:“新”“故”交替中亲临历史
《上新了,故宫》中推出的挂件、睡衣、计时器等文创产品。资料图片
继《故宫100》《国家宝藏》《我在故宫修文物》等纪录片之后,《上新了,故宫》再次把镜头对准故宫,但《上新了,故宫》另辟蹊径,以综艺节目的形式亮相,挖掘历史。虽是一个综艺节目,但在拍摄中融合了纪录片的拍摄手法,更像是“综艺版纪录片”。该节目豆瓣评分8.2,猫眼评分8.1。《人民日报》评论认为其“有新意、有新知,用创意让故宫焕发出新的意趣”。
一个“新”字贯穿始终。单单从节目的名称上来看,《上新了,故宫》,“新”字便在其中,这也就奠定了节目的整体低调。节目总编剧、故宫研究院影视研究所所长祝勇介绍,所谓“上新了”其实就带有“温故知新”的含义,其中“故”就是故宫,希望能够以“温故知新”的方式,通过年轻人喜欢、活泼时尚的新的方式,把有着近600年历史的厚重文化宝藏传递下来。
紫禁城,这个已经有600岁的建筑群,如何显“新”?节目组自有办法,首先从节目主持形式下手。邓伦和周一围是该节目的主持人,组成“故宫兄弟”。两人分工明确,邓伦主要负责带领观众穿梭在故宫各个建筑之间,周一围则主要负责查阅史料,带领观众还原历史。整期节目下来,两人的“主持感”大大降低,他们更像是节目的参与者,带领着观众一同探寻故宫那鲜为人知的秘密。
节目的“游戏规则”也是“新”的。每期节目的开始,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都会给出一个主题,邓伦和周一围除了担当主持人,还被冠以“故宫文创新品开发员”的身份去寻找主题所在地,并从中搜罗文创元素,设计出文创产品。最终文创产品的设计重任则交于顶尖跨界设计师,联手高校设计专业的学生一同来打造,每期诞生一个引领热潮的文化创意衍生品。此外,他们也会把搜集的元素发布到网络上,让更多的设计者参与进来,实现线上互动。文创产品的创新构想实现了传统文化与现代潮流的完美结合,“美什件”“仙鹤纹样睡衣”“日晷”“珍熹”“紫禁薰”等文创产品的出炉不仅为故宫注入了新生命,同时还引领了一波潮流,这恰恰又映照了节目主题——为故宫“上新”。
节目在内容设定上也别出心裁,公开了故宫35%未开放的区域,很大程度上满足了观众对故宫的好奇心。探索乾隆皇帝的“秘密花园”,也走进了乾隆的内心秘密;在解锁三层大戏楼畅音阁的同时,光绪皇帝的复杂心理也被演绎了出来;康熙不仅是一位皇帝,还是紫禁城的超级学霸……节目通过一步一个脚印去追寻历史,从蛛丝马迹中不断挖掘历史,向观众还原一个又一个更加鲜活、更加完整的历史人物,实现文化传播。
“活”是节目的另一大特色,活力故宫,焕发新意趣。作为一档文博类综艺节目,《上新了,故宫》做得很出色。节目打破以往对故宫沉闷式或抒情式的叙述,充分展现综艺的轻松感,让故宫“活”了起来,同时也让观众能够在轻松欢快的氛围下,走进故宫,认识故宫,了解历史。
其中,配乐和后期制作“联手”为故宫打造“萌感”。《上新了,故宫》同名主题曲贯穿节目始终,“嗨故宫,把故事讲出来,链接爱,澎湃成星海……”歌词简单且朗朗上口,节奏轻快。节目的片头和片尾都采用的是“漫画风”,漫画本身就自带萌感,加上故宫自带的文化气息,两者合二为一,故宫便显得更加活灵活现,呈现出一种与观众“零距离”之感。
节目此次的画外音解说也不再是以往标准“男低音”一本正经地说的形式,而是将解说的任务分配给宫廷御猫的“后代猫”鲁班来完成,通过猫的视角,以语气生动活泼的口吻来讲述略显枯燥的故宫历史,打破人们对于故宫严肃庄重的刻板印象,更进一步地拉近人们与故宫的距离。
《上新了,故宫》不仅把故宫拍“活”了,节目部分场景中穿插的“小剧场”更是把历史演活了。演员在剧中使用的道具和穿着的服饰都是有历史考证的,以“小剧场”的形式再一次演绎历史、还原历史。在第一期倦勤斋的小剧场中,有网友吐槽,乾隆皇帝穿得像个太监,但演员所穿着的正是历史中乾隆皇帝的常服。“新”与“故”的交替成为该节目最大的亮点,在变换中感受历史、亲临历史。
相关阅读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