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大江大河》这样精抠时代细节
孔笙指导演员如何使用手扶拖拉机
小雷家村委会、金州厂厂房等场景都是重新搭建而成
黄伟导演使用摄像机拍摄
杨立新戏中穿的蓝色制服是他带进组的
《大江大河》在北京卫视播出后,反响热烈,收视率稳坐全国省级卫视黄金剧场电视剧第一名,豆瓣评分8.9,是2018年播出的电视剧中评分最高的一部。剧集收官在即,热度和口碑持续发酵。
近日,导演孔笙、黄伟,主演杨立新接受北京青年报记者专访,就该剧给出了各自的解读与思考。
据了解,《大江大河》第二部的剧本正在紧锣密鼓地创作中,第二部将由黄伟独立执导。杨立新透露,续篇中还会有宋运辉,也还会有水书记。
细节控
两位导演同为摄影出身
对画面镜头有一种契合
《大江大河》由孔笙和黄伟联合执导。被网友爱称为“孔萌萌”“老顽童”的孔笙,屡获“白玉兰”最佳导演、“飞天奖”最佳摄影、“金像奖”最佳剪辑等诸多重量级奖项。他执导的《北平无战事》《琅琊榜》《父母爱情》等作品至今仍在电视上不断重播。黄伟之前曾担任过电影《天下无贼》《人间正道是沧桑》等多部作品的摄影,还凭借电视剧《白鹿原》斩获“白玉兰奖”最佳摄影。
在执导《大江大河》之初,黄伟就与孔笙达成“一致意见”:“我们用最朴实、最真实的一种表现手法去阐述这部戏,这个在拍摄之前做了统一。所以大家现在看来这个剧在影像风格上是很统一的。”两位经验丰富、志趣相投的导演默契合作,带来了1+1>2的效果,如孔笙所说:“我们俩比较默契,都是摄影出身,对画面、对镜头的把握有一种契合。”
据黄伟介绍,两位导演有分工也有交叉,创作的碰撞与融合让《大江大河》兼有新鲜的活力和丰富的层次。“我们在各自的空间里对每一段戏有不同的阐述,这恰恰能带给这部戏一个既和谐又有所不同的气质,这三个人物在不同的地点、不同的时间、不同的环境下碰到不同的事情,其实很难用一个相对统一的手法来阐述,我们用在大条件下相对统一的方法和每段戏不同的处理方式,反而让观众看着更轻松一些,更能进入剧情。”
孔笙带着致敬心去还原
扎头发的皮筋样式都有要求
孔笙是出了名的“细节控”。《大江大河》的故事时间跨度大,如何还原时代质感、营造真实的故事情境,成为两位导演最先需要面对的难题。
孔笙说:“因为它离我们太近了,也就是三四十年前的事情,我们这一代人还有些清晰的记忆,所以我们的主创人员、制片这边,都是带着一种情感,带着一种致敬的心情去拍摄。”因此,“我们也确确实实是拍得挺辛苦,这个戏也算是比较烧钱的,有些场景确确实实需要重新搭建,中国发展太快了,就是40年前很多的场景都找不到,村子是重新搭建的,整个工厂里我们搭建了很多住房、办公室、会议室。”
除了场景,导演对道具和服装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据童瑶回忆,连女演员扎头发的皮筋样式、怎么扣扣子等细节,导演都提出了具体要求。孔笙对此有着坚定的看法:“我们拍一个现实主义题材的剧,希望观众能够认可它,而如果你拍的不像或者不是那个年代,这个戏的真实性就会打折,所以我们就特别想让观众都能够回忆起那个年代的事情,还有一种亲切感。我觉得这可能比编织一个特别的情节还要起作用,因为它会很感人。”
黄伟亲自淘1977年报纸
搭实景和顺拍对演员大有裨益
黄伟认为搭建实景和顺拍对演员表演也大有裨益,因为“能够给演员提供一个更流畅的人物走向,他可以从当初一直走,最后走到故事的结尾,那么这里头发生的每一件事情,在他心里都能有一个很强大的支撑”。
黄伟在拍摄过程中还亲自淘了一些道具,像剧中1977年10月21日的报纸、寻建祥的录音机和磁带。“我和孔导用自己最真诚的那一面,用最专业的手段去阐述这部戏,相信观众应该会看到。”《大江大河》首次启用了变形宽银幕镜头,将画面比例从原本的16:9变成了现在的2.66:1。加宽后的画面可以承载更多的信息量,更好地还原年代氛围并刻画细节。
演技派
杨立新让角色不简单
观众直到今天还看不透
相关阅读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