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滚动| 上海| 社会| 国内| 国际| 经济| 证券| 产经| 消费| 互联| 家电| 硬件| 科学| 明星| 影视| 综艺| 游戏| 信息|生活|旅游

72岁科幻大王王晋康:美国科幻片领先中国不止十年

2019-02-22 09:08 来源:互联网整理 责任编辑:WB001 字体:

原标题:王晋康:美国科幻片领先中国不止十年

  97国际科幻大会银河奖(中国首个国际科幻奖获得者)王晋康。

  《追杀K星人》

  《蚁生》

  《亚当回归》

  国内票房突破40亿,电影《流浪地球》“黑马式”突围不仅让市场预言,中国科幻电影的春天来了,同时也引爆国内外对中国科幻文学的关注。中国科幻经过几十年艰难发展,培养出刘慈欣、何夕等一代科幻名家,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终身成就奖获得者王晋康,更是中国科幻文学界的扛鼎者。虽然外界对“王老”了解甚少,但20次获得“银河奖”,《四级恐慌》英文版《Pathological》成为《三体》之后,中国第二部被翻译成英文的长篇科幻小说,足以证明其对中国科幻的推动作用。

  从上世纪90年代至今,72岁的王晋康已深耕科幻文学近30年,发表短篇小说87篇,长篇小说10余篇,共计500余万字。上世纪90年代的王晋康和2000年后的刘慈欣,构成了中国科幻界的“天与地”。王晋康见证了中国科幻从起步、断流到如今与发达国家平等对话的历史进程。2019年,王晋康的封笔作《宇宙晶卵》将在《人民文学》连载,这是《人民文学》首次刊登科幻长篇小说。在他看来,《流浪地球》的成功迎来了科幻电影的元年,但中国科幻想要比肩欧美,仍有十年之久,“科幻电影产业需要时间慢慢积累。目前我们只能和海外平等对话,实现比肩,仍有很长的距离。”

  胡思乱想转化为创作生产力

  作为最早一拨中国科幻作家,王晋康从上世纪50年代便开始接触科幻作品。那时中国科幻刚起步,凡尔纳,郑文光、叶永烈的作品他都会拿来品读。“我对自然机理非常好奇,小时候总以为世界本身就是七彩的,但直到知道‘蓝’天,‘白’云原来只是缘于电磁波频率不同。”

  而王晋康创作科幻的缘由,则是在给儿子讲故事时突发灵感,从此便一发不可收。他将年轻时期看似胡思乱想的东西,都转化为有趣的“科幻”畅想。例如他在《天火》里提到的“物质无限分割”,正是高中时期受到日本物理学家提出的“物质无限划分”的触动,回归一个中学生的理解,写出的“胡乱思索”。“从物理学家的角度,这种想法很低档。但科幻本来就是给一般读者看的。科幻作家需要具备在‘高深’和‘通俗’之间架桥的本领。”

  虽然中国科幻曾在改革开放后经历多次断流,高阅读门槛、经济文化环境,将不少普通作者拒绝在外,然而王晋康还是在上世纪90年代创作了《亚当回归》《西奈噩梦》等作品,在中国掀起了一股科幻热潮。《生死平衡》《替天行道》更是引起社会关于医学和转基因的热烈争论。其后,何夕、刘慈欣等新生代科幻作者的崛起,更多只是再次颠覆了中国科幻的既有境遇。

  坚持接地气的“中国式科幻”

  王晋康的第一部科幻作品《亚当回归》是在44岁那年完成的,也奠定了他一生的创作风格。故事讲述了太空英雄王亚当,独自驾飞船来到200年后的地球。那时地球人脑中竟都嵌有远超自然智能的芯片。为了推翻这些“新智人”的统治,王亚当也冒险嵌入了最新型芯片与新智人对敌。

  曾有人评价,王晋康的小说中始终存在中国痕迹的“寻根性”。虽然“中国科幻”,向来被外界认为是“伪命题”,因大部分中国作家仍以欧美的科幻世界为范本。即便如刘慈欣,在作品中也多善用西方背景与欧化语言。

  相较下,王晋康却始终坚持“中国式科幻”。他的作品总带有一股浓重的“红薯味儿”:接地气、生活流;不仅大量引用中国典故,且有意识地使用口语化的北方语言。故事背景从上山下乡、老三届大学生,到在国营工厂当工程师、在私营公司当总经理,从《蚁生》的知青生活,写到《时间之河》中国私营企业的众生相,他把自己40多年经历过的中国事,都写进了科幻小说中。“科幻领域应有独属于中国的风格。而这些源自中国生活的素材,是西方作家无法经历的,也正是中国科幻作家应当发挥的优势。”

  科幻电影烧钱,同样需要烧时间

  • 资讯
  • 财经
  • 科技
  • 娱乐
  • 游戏
  • 生活
  • 汽车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免责申明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备案号:沪ICP备13031519号 上海网 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