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滚动| 上海| 社会| 国内| 国际| 经济| 证券| 产经| 消费| 互联| 家电| 硬件| 科学| 明星| 影视| 综艺| 游戏| 信息|生活|旅游

英模题材剧佳作频现礼赞英雄是文艺创作的永恒主题

2019-10-12 12:01 来源:互联网整理 责任编辑:WB001 字体:

原标题:礼赞英雄是文艺创作的永恒主题

  英雄是民族最闪亮的坐标,礼赞英雄是文艺创作的永恒主题。作为当下覆盖面最广、与群众生活最为贴近文艺形式之一,我国的电视剧创作始终保持着英模叙事的创作脉络。尤其是近年来,随着现实主义传统的回归与深化,蓄力已久的英模题材领域佳作频现、英才辈出。

  从展现科学精英至诚报国的《黄大年》、讲述“愚公”教授技术富民的《太行赤子》、聚焦“将军农民”造福家乡的《初心》,到入选国家广播电视总局优秀电视剧百日展播活动的《廖俊波》《谷文昌》,新时代的英模剧不仅努力把握艺术与真实的辩证关系,让英模人物的独特性与鲜活度上了一个台阶,也通过对折射人民精神脉动的英雄品格的书写,提振了国人士气。更值得关注的是,在相对传统的传记笔法之外,以《最美的青春》《右玉和她的县委书记们》《共和国血脉》《中国天眼》为代表的一批作品,用兼具历史品格与诗性浪漫的笔法,打开了英模剧的宏观视角。这些作品不再受限于传记体以个人事迹为“生命线”的陈规,用群像结构找到了人物塑造的自由,也勾连起了更广阔的历史时空,让英模剧创作呈现出新气象。

  群像塑造与典型人物描写相辅而行

  不可否认,受原型故事的约束与限定,并非每一部英模剧都适合采用群像塑造的艺术手法。但在部分英模题材中,不管是采用传记体“金丝串线”,还是用群像笔法细密地铺排,都存在创作选择的空间。比如,以再现塞罕坝精神为创作旨归的《最美的青春》,如果依据英模事迹报告,被当地百姓誉为塞罕坝“一棵松”的机械林场第一任书记王尚海当数核心典型人物。若以他为“金丝”串起第一代塞罕坝人的造林攻坚战,也未尝不可。但《最美的青春》放弃了这种顺其自然的创作思路,把老书记的形象作为“定海神针”置于背景,将舞台中央留给了一组由18位年轻毕业生组成的虚构群像。可喜的是,这种看似更难把控的艺术“窄路”反而为创作打开了局面,让一群“嘴里呵着气,手上长着茧”的青年形象跃然荧屏上。

  以群像结构支撑英模叙事,一方面让英模剧“多面一体”地反映时代有了更稳的基座;另一方面,能够进一步拓宽叙事时空,让英模叙事具备诗史潜质。具体来说,英模精神虽然穿越时空,但英雄模范总根植于特定时代。如果时代的“精气神”不准确,英模事迹就难以取信观众。人物是价值观的承载者,人物关系是反映时代思想交锋的最佳场域。群像结构编织不仅扩大了艺术虚构的空间,也让创作者匀出笔墨,在核心英模形象的周边塑造典型人物,时代精神的侧面便也随着这些人物的塑造,得以多面展开。

  同时,英模剧如果只聚焦一个核心人物,“一人一地”的前提难免让创作受限。群像结构则可以从共时性与历时性两个维度,为英模叙事打开局面。比如,《右玉和她的县委书记们》一剧中,艺术家们让12任县委书记在剧中接力出场,勾画出了当地领导班子70年不懈造林、改善生态的历程。同时,围绕每一任书记又塑造了一组群像:搭班子的县长、跑在一线的区长、指导技术的林业局局长、引领一方的劳动能手……一纵一横两个群像结构,让右玉精神从一望即知的“种树”二字丰富成了曲折又昂扬的生态事业。当然,群像塑造既需要绵密的人物关系,也离不开一个个兼具性格丰富性、特殊性与坚定性的典型人物。在英模群像中,也总有那么数个核心人物,生活细节最丰富,心路历程最完整。他们是人物结构的定心骨,也是让英模群像闪耀荧屏的关键所在。

  让时代赋予英模人物崇高的使命感

  在以往的英模剧创作中,真实性与艺术性的关系是创作者与评论者关注的焦点。要让英模人物走进人心,用“陌生化”的手法对事迹进行艺术加工是必经之路。不过,在由生活真实向艺术真实转化的过程中,尺度的把握非常重要。既要典型集中地体现优良品质又要规避英模的神化,既要英模的言行坐卧生活化又不能走向市井庸常。想要把握其中的微妙关系,历史视野的加入便至关重要。如果能在艺术化表现英模真实事迹的同时,注重历史氛围营造,以重大历史事件为坐标,将人物置于时代的环境中,这样处理英模形象更加贴近人心。而时代赋予人物的使命感也规避了英模人物的庸常化走向。

  • 资讯
  • 财经
  • 科技
  • 娱乐
  • 游戏
  • 生活
  • 汽车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免责申明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备案号:沪ICP备13031519号 上海网 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