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滚动| 上海| 社会| 国内| 国际| 经济| 证券| 产经| 消费| 互联| 家电| 硬件| 科学| 明星| 影视| 综艺| 游戏| 信息|生活|旅游

论新媒体冲击下地方工人报的对策与出路

2019-10-15 18:00 来源:互联网整理 责任编辑:WB001 字体:

摘要:移动互联网技术发展带来的新媒体的迅猛发展,对传统媒体特别是纸媒的生存造成了巨大冲击。在计划经济时代诞生的各级地方工人报,原先就处在党报和都市类报纸双重夹缝中,如今又遭遇到高科技的严重挑战。面对空前危机,只有认清形势,调整思路,克服固步自封,避短就长,在内容定位和传播手段上大胆创新,就会赢得生存和全新的发展之路。

关键词:挑战;对策;创新;发展;工人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9)09-0000-02

一、 地方工人报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据全国工人报刊协会的统计,截至2018年底,全国共有25家地方工人报,绝大多数创刊于建国初期,无一例外全是省和直辖市级总工会的机关报[1]。在计划经济时代,作为向职工宣传党和国家政策的主渠道,为促进社会进步和企业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但也沿袭下浓重的计划经济色彩和机关习气。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全国各地方工人报,主管上级都是各级工会,随着国家体制的改革变迁,工会地位与作用与五六十年代有很大变化。加之传播手段和渠道的增多,工人报的影响力随之大打折扣,权威性也无法和党报党刊媲美。

2.地方工人报虽然表面上也将读者定位为主要面向各级企事业单位工会、领导干部和一线职工。但长期受计划经济的影响,内容上普遍存在“自娱自乐”,面目可憎,因循守旧等问题,造成社会认知度知名度低;读者群也不如都市类报纸受众广泛,更有甚者随意走市场,没种好别人的地还荒了自己的田。

3.一些主管上级机关依旧沿袭多年的简单行政管理模式,习惯于将作为大众传媒的报纸视为得心应手的宣传工具,加之各地工人报普遍摊子小,人员老化、人才断档等问题,加之待遇不高,个人成长空间狭窄,难于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

但工人报的优势也是不言而喻的。近年来,由于《工会法》的实施,工会的经济实力大大增强,特别是国家大力加强工会组织建设以来,各级工会对宣传工作的作用和认识大大提高,对报社的支持力度也不断提高。即以陕西为例,目前全省工会组织已达10万余个,工会触觉延伸到街道、乡村,产业工人达到860万,这都为工人报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发展机遇。

二、地方工人报应探索符合自身发展的“特色”之路

地方工人报的特色和出路何在?全国各地方兄弟报刊还都在探索中。我们结合工人报自身的实践和兄弟报社的经验教训,总结出以下几点建议。

1.突出工报特色:做不了“航空母舰”,就做“导弹快艇”

改革开放近四十年来,纸质媒体竞争激烈。地方工人报由于有工会这个大树依靠,经费有保障,发行靠文件,基本上处在市场风浪之外的避风港里。而个别报纸,下海冲浪,盲目走都市报路子,有的血本无归,甚至触礁沉船。从而在业界内造成“不改革等死,改革找死”的悖论。但这不是不思进取不思改革的理由。笔者认为这些探索失误,就在于 “邯郸学步”迷失了自己,没有找到一条适合自己的“特色”之路。

因而,工人报应该首先明确和恢复工会机关报的定位,在内容上大刀阔斧进行改革,更好更多地报道特定群体。内容好看了,就能得到订户的广泛认可。这样做看似乎是收缩阵地,实则是对主要读者人群进行精准定位——各级工会干部和一线职工。即以陕西工人报为例,过去在个别都市报辉煌的诱惑下,曾也试图走市场,开设一些大而全小而全的栏目,最后弄的“爹嫌娘不爱”,发行量曾直线下降。近年来,总结教训,围绕工会、工厂、职工的“三工”,以“工会满意、职工爱看”为基本出发点,开设了“今日工会、维权报道、一线特写、读书、职工文体”等多个新栏目,确立了做“工会经验的独家挖掘者,劳动法规的权威解读者,职工利益的有力维护者”的办报宗旨。各版中直接与工会和职工相关的特色内容超过9成,独家新闻逾6成。理清了与其他媒体的分野,也就找到了自己的独特价值,发行量直线稳步上升。

2.不走市场,但要有市场意识。

由于“一早被蛇咬”的教训,不少地方工人报对市场谈虎色变。加之《工会法》赋予工人报刊公益性的定位,将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的工会支撑是工人报赖以发展的优势,蜕变为固步自封,裹脚不前的理由,没有发展和开拓意识,甚至固化为“工会掏钱,我来办报”,一些业内人士养成了“衙门作风”,忙着做官,忙着营造关系,报纸缺少活力,报社文化氛围淡薄,报纸没有积累,缺少发展后劲[2]。

  • 资讯
  • 财经
  • 科技
  • 娱乐
  • 游戏
  • 生活
  • 汽车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免责申明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备案号:沪ICP备13031519号 上海网 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