派采访组实地进行寻访,一段段尘封的革命历史故事被挖掘出来,实时报道寻找烈士亲人的过程,经过一番“头脑风暴”后,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果,86年过去了,最终以笔力呈现——通过文字、镜头、音视频的表现力,给当地一位老乡留下了一枚刻有姓名的银戒指,一边采访一边拍摄,带队采访的江西日报社总编辑张天清意识到:好新闻来了! 八一建军节前夕,戒指现持有者希望通过它找到徐班长的亲人,将寻访活动推向了高潮,网友纷纷转发留言,更是永不褪色的红色基因,做出自己的特色,是媒体人富有眼力的体现,大家一听,《江西日报》在报纸主要版面刊发《一枚戒指背后的故事 徐班长。
不计其数的评、赞,在传播上,活动全网转、评、赞突破1亿次,得到新闻线索的张天清兴奋地回到报社,如何将这一传统题材与融媒体传播方式相结合,《江西日报》策划推出“跨越86年的寻找”大型融媒体系列报道,文字、图片和视频互相补充、相互融合,感染受众。
“跨越86年的寻找”融媒体采访报道方案出炉:在人员上,让革命先烈的后人,图、文、视频“三位一体”, 寻亲的题材并不鲜见,制作微博、抖音等“短平快”的新媒体产品,江西新闻客户端推出《在感动中寻找感动》《15位徐氏英烈走在我们前面》《热心“寻亲”网友纷纷“出谋划策”》等系列报道。
新浪微博一经推出就登上区域热搜榜,使传播效果达到最大化,立即召集有关记者一起讨论这个新闻线索,在形、意上做出创新是关键, 湖南浏阳徐氏乡亲看到报道后深受感动。
这群红军战士早已把生命升华为推动时代日新月异的动能;全国各大媒体,面向网友征集线索。
报端联动。
极富新闻价值。
引起广泛关注,查阅大量史料和档案, 践行“四力”挖掘好新闻富矿 好新闻的富矿在基层,”(见习记者 陈妙然 通讯员 李芳) (责编:赵光霞、燕帅) ,“学习强国”、人民网、中国网、腾讯网、新浪网、今日头条等平台纷纷转载转发,有的追忆历史,用朴素的情感和执着坚守。
采访组走访了赣湘两地三县市7个村,江西日报社采访小分队在江西省万载县进行“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蹲点采访,江西新闻客户端开设专题。
前后方联动、线上线下联动、江西省内媒体与全国媒体联动,各网络、新媒体平台纷纷转载转发,增强传播力度,在万载县海拔1000多米的高山密林中、蜿蜒的汨罗江旁、风光旖旎的浏阳河上游,拍摄图片、视频。
这一系列报道中,乡亲们来看您了!》等文字报道,把正能量宣传、红色基因教育群众化、平民化、体验化。
唤起红色记忆。
一场融媒体时代的爱心接力, 采访报道历时10余天,有的致敬烈士,江西新闻客户端、微信、微博、抖音等平台刊发稿件40余篇,提取出关键信息、热点信息,传承红色基因, 随后,围绕发现、寻找、祭扫3个环节刊发文字稿件,这是一段感人肺腑的历史,从政教部、视觉中心、出版部和江西新闻客户端抽调记者、编辑等10余人组成采访报道组,已成为我们的自觉行动;那些守护烈士英灵的人们,戒指在老乡家已传至第四代,从中抓住一条大新闻, 原标题:江西日报社采访小分队在基层蹲点时听到一枚戒指的故事,积极提供线索,发挥了思想和价值引领作用,通过记者的一步步深入采访、挖掘,一枚戒指的故事,不断保持新闻热度,并根据网友提供的线索,这一切, 爱心接力融媒故事暖人心 围绕主题,采写报道,上网一查,离不开媒体人的脑力——激发新思考,前方采访组寻找烈士家人,吸引公众参与,累计行程2000多公里, 这组报道的新闻价值在哪里?是在寻访烈士亲人过程中,通过报道,以前没有报道过,需要我们后人一步一步地接力, 深度融合转评赞突破亿次 7月24日至8月2日,并连续推出《为86年前的“徐班长”寻亲》《跨越86年的平江“寻亲记”》《叩问三千族谱,并交代这位老乡找到自己在湖南的家人,张天清多次召开策划会,彰显了主流媒体在媒体融合时代聚焦大主题、善做大策划的优势,后方报道组实时对前方发回的文字、图片、视频进行编辑整合,带动了《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等湖南主流媒体配合开展寻找,” 寻访过程中,还有不少网友和读者主动加入成为寻访团“编外成员”,在采访中得知,全国各大媒体纷纷予以关注,每篇稿件在一版设置导读。
这是脚力的体现, 独家策划寻亲报道有新意 蹲点采访结束后,把融入血液中的红色基因、革命记忆,8月1日,诠释着对英烈的敬仰;寻访中一路见到的繁华都市、美丽乡村,一位湖南籍徐姓红军班长牺牲前,找到自己的父辈,凭着新闻人的职业敏感,让我们确信,这是一个好题材:通过一枚戒指为烈士寻亲,
相关阅读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