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40年
那些不为人知的瞬间
茹振钢教授
1998年,小麦扬花季节,在太行山下辉县的试验田里,茹振钢偶然发现五六株小麦明显异常。所有的小麦在自花授粉后颖壳都自动闭合、结籽了,而这几株小麦的颖壳却因为自花不育而一直张开着。
这让茹振钢感到格外兴奋!这也许就是他做梦都想找到的杂交小麦的不育系。
那一年,他从这几株异常的小麦植株上,仅仅收获了5粒种子。然而,就是这屈指可数的5粒种子,却要拉开改变世界的帷幕!
对杂交小麦的研究,国际开始于上世纪20年代,中国开始于上世纪60年代,却迟迟未能获得重大突破。
中国黄淮麦区,是世界上最大的一块麦田,又高产,还优质,在这个地方用上杂交小麦,那就是话语权。中国的饭碗一定要装上中国的粮食。
机遇总是垂青有准备的人,被人称为“麦爸”的茹振钢,是中国小麦育种领域的重大贡献者,他接连培育出“百农64”“矮抗58”“百农4199”等常规小麦品种,其中,“矮抗58”以其高产、优质、抗病等特性,被称为“黄淮海第一麦”。成为中国小麦播种面积第一大品种,并在2013年度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2017年,茹振钢和他的团队成功培育出BNS型二系杂交小麦,填补了世界杂交小麦的空白,亩产最高达898公斤。
一粒种子可以改变一个世界,茹振钢说,“美国在玉米杂交育种上掌握了话语权,袁隆平院士在水稻杂交育种上占领了制高点,我们要在杂交小麦上抢得先机!”
杂交小麦制种纯度达到99.9%以上
对杂交小麦的研究,国际开始于上世纪20年代,中国开始于上世纪60年代,却迟迟未能获得重大突破。当年,袁隆平大海捞针般从海南岛发现了水稻的雄性败育类型野稗,才选育出杂交水稻的不育系。但是,小麦的“野稗”在哪里?
“麦爸”茹振钢
机遇总是垂青有准备的人,被人称为“麦爸”的茹振钢,是中国小麦育种领域的重大贡献者,他接连培育出“百农64”“矮抗58”“百农4199”等常规小麦品种,其中,“矮抗58”以其高产、优质、抗病等特性,被称为“黄淮海第一麦”。成为中国小麦播种面积第一大品种,并在2013年度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他偶然间发现的5粒种子,拉开了我国杂交小麦研究的大幕。
1998年,小麦扬花季节,在太行山下辉县的试验田里,茹振钢偶然发现五六株小麦明显异常。所有的小麦在自花授粉后颖壳都自动闭合、结籽了,而这几株小麦的颖壳却因为自花不育而一直张开着。“这也许就是我做梦都想找到的小麦的‘野稗’啊!杂交小麦的不育系就在这里!”这让茹振钢感到格外兴奋!
那一年,他从这几株异常的小麦植株上,仅仅收获了5粒种子。在对这些种子的繁殖、试验中,他发现长在温室中间的小麦植株不育率低,边缘的不育率高。他意识到,控制育性的基因对温度敏感,温度低则不育率高。
那么,是不是可以利用成熟期不同的多个品种,分别与不育株系杂交,从而培育出多个不育株系?
之后再经过7年的不断探索、试验,2004年,茹振钢终于从繁杂的后代中选育出了一系列对光温敏感的不育系,把“半不育”变成了100%不育系,“啃掉”了杂交小麦研究中“最硬的那块骨头”。
2017年6月,通过验收的一项河南省重大科技专项研究,宣告我国在杂交小麦优异亲本创育、强优势组合配制和规模化高效制种等一系列关键技术领域获重大突破。其中,创制出的百强1201、杂优2号和THW09-1等3个BNS型杂交小麦强优势组合,较常规对照种增产15%—20%,平均亩产852.5公斤,攻关田亩产达898公斤。
“利用我们的成套技术,可使杂交小麦制种纯度达到99.9%以上。”茹振钢说,“现已选育出8个不育系、16个恢复系,可以根据不同麦区亲本需求,创制出多个强优势组合。”
这就意味着,我们可以做到需要优质小麦就配制优质小麦品种,需要大穗的就配制大穗的,需要多穗的就配制多穗的。这不仅在小麦主产区有极高的应用价值,而且可影响到其他区域的重要研究成果。
在世界三大重要粮食作物中,小麦也可以大面积实现杂种优势利用了!
杂交水稻技术
中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在我国的杂交水稻试验田里,至今仍能看到一位老人的身影,他就是袁隆平。
相关阅读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