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40周年•参政故事】台盟中央:深耕海峡西岸经济区 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助力
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40年来,台盟作为由定居在祖国大陆的台湾省人士组成的参政党,紧紧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凝心聚力、奋发有为,把肩负的历史使命转化为参政履职的具体举措,把满腔的桑梓情怀融入到推动祖国经济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实际行动中。为台湾乡亲谋福祉、为两岸关系发展尽责任、为伟大祖国各项事业进步献良策,是每一位台盟盟员义不容辞的光荣使命。
“共一轮明月,讲百代乡音”,福建与台湾仅一水之隔,享“五缘”相通,在服务祖国统一大业中发挥着特有的作用。早在2006年,台盟便把目光锁定在海峡西岸,将福建作为开展对台工作的着力点。在台盟的大力推动下,2007年6月,国家级“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正式挂牌启动,实验区包括的福建泉州、漳州、厦门三地,正是台胞的主要祖籍地。
近水楼台先得月,福建是两岸交流互动的第一线,也是广大台湾同胞认识大陆、了解大陆的一面镜子。如果闽台之间能构建更为紧密的交流与共享,势必会成为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有力杠杆。根据形势的发展变化,围绕落实中央对台工作各项部署,特别是配合中共中央、国务院提出的“支持海峡西岸和其他台商投资相对集中地区经济发展”战略,一个关于构建“海峡经济区”的战略设想在台盟中央及台盟各地方组织大量深入的调查研究中逐渐酝酿、发展、成型。
2008年,台盟中央赴福建省开展民主党派大调研
针对如何以海峡西岸为衔接区,进一步促进台湾与祖国大陆融合的主题,2008年,时任台盟中央主席林文漪带队赴福建开展了民主党派大调研活动,并多次召开专题座谈会,听取有关专家学者及台胞的意见。在此基础上,台盟中央形成了《关于构建“海峡经济区”的几点建议》以及相关研究报告提交给中共中央、国务院。
《建议》提出,以促进海峡西岸的发展为起点,构建一个包括东岸的台湾、西岸的福建以及浙南地区、粤东地区、腹地江西中东部在内的“海峡经济区”,可以作为两岸人民交流合作先行先试的实验区,探索两岸经济、社会和文化的进一步融合。同时,这个经济板块发展潜力很大,可以为中部崛起、西部开发提供一条便捷的对外开放综合通道,并逐步形成从环渤海湾到珠江三角洲整个东部沿海一线的完整发展布局。此份报告得到中央领导同志的重要批示,商务部等有关部门还专门邀请台盟中央召开座谈会,围绕构建“海峡经济区”的建议当面交换意见。
怀揣着对家乡的一腔热爱和对乡亲的拳拳深情,台盟中央开展了持续的跟踪调研,从不同角度、渐次深入地提出政策建议,不断充实和丰富构建“海峡经济区”的设想。
2009年3月,全国政协十一届二次会议上,台盟中央将《构建“海峡经济区”,探索建立具有两岸特色的经济合作机制》作为大会发言题目,从发展规划制定、重大项目建设、经济整合政策、产业发展支撑体系等方面,提出了关于构建“海峡经济区”、深化两岸合作的建议。这份大会发言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一时间,“海西建设”、“海峡经济区”成为两会期间电视、报刊、网络上最热门的字眼之一……
如何建立海峡西岸经济区内的区域协作机制、创建海西区两岸经济合作试点链、加强海峡西岸经济区基础设施建设、海洋经济对构建海峡经济区的作用……都是台盟殚精竭虑认真思考的课题。为了更好地吸纳来自不同领域的声音,尤其是多倾听台湾乡亲的建议,2009年首届“海峡论坛”期间,台盟中央还与福建省政协、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经济日报社共同主办了“海峡经济区高层研讨会”。
2009年5月6日,《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正式发布,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
《意见》发布后,许多盟员第一时间与台湾乡亲分享了这一喜讯,同时大家也深知使命在肩,开展相关调研的频率更高了,深耕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决心更加坚定,步伐也更加扎实。通过集中、持续地开展工作,推动海西发展、构建海峡经济区成为台盟参政议政的一个特色品牌。
相关阅读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