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国内十大科技新闻解读
嫦娥四号12月8日,嫦娥四号探测器搭乘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顺利上天。它将前往月球永远背对地球的那一面。
散裂中子源8月23日,中国散裂中子源项目通过国家验收,正式投入运行。它好比一个大显微镜,方便我们观察世间万物。
“卡脖子”4月16日,美国商务部发布对中兴通讯出口权限禁令,“卡脖子”技术受到高度关注。
港珠澳大桥10月23日,港珠澳大桥开通,这是建筑史上里程最长、投资最多、施工难度最大的跨海大桥。
体细胞克隆猴
1月,中科院上海神经科学所利用体细胞核移植技术,在国际上首次培育出体细胞克隆猴“中中”“华华”。
2018,令人喜悦,令人惊讶。一连串科技新闻史的高光时刻,我们与您见证和分享。
国之大事,首重科技。今年科技日报评出的国内十大科技新闻,较往届视角更为全面,不仅涵盖各类学科的重大突破,还包括象征中国实力的工程成就,以及被科技界广泛关注的负面事件。尽管难免遗珠之憾,但我们相信,今后若干年再回首,会发现这些新闻具备最深远的影响力。
1 首只体细胞克隆猴诞生
本世纪初,美国匹兹堡大学的一位科学家曾经预言,用体细胞克隆非人灵长类动物的理想是不可能实现的。
事实上,自1997年克隆羊“多莉”诞生后,马、牛、猪、骆驼等许多哺乳类动物的体细胞克隆也相继成功,但与人类相近的灵长类动物的体细胞克隆一直没有解决。没有克隆猴,就很难建立模拟人类疾病的动物模型。
直到2018年1月,中科院上海神经科学所宣布,他们利用体细胞核移植技术,在国际上首次实现非人灵长类动物的体细胞克隆,培育出两只克隆猴“中中”“华华”。
研究者们选择了猴胎儿的成纤维细胞作为需要移植的体细胞核,去除卵细胞的细胞核之后,将取出的体细胞核注入卵细胞内,这样的卵细胞就会受到体细胞核内信息的指示,产生和体细胞具有一模一样遗传信息的下一代。
体细胞克隆猴的成功,将推动我国率先发展出基于非人灵长类疾病动物模型的全新医药研发产业链,促进针对阿尔茨海默病、自闭症等脑疾病,以及免疫缺陷、肿瘤、代谢性疾病的新药研发进程。
2 国务院部署全面加强基础科研
有了基础研究固本强基,才能有科技创新的持续前行。基础研究是创新之源,是一个国家科技实力的体现。今年2月,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加强基础科学研究的若干意见》(简称《意见》),对全面加强基础科学研究作出部署。
我国的基础研究已处于从量的积累向质的飞跃,从点的突破向系统能力提升的重要时期。在看到这些成绩的同时,不能忽视的是,与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目标相比,从整个科技创新的链条来看,基础研究依然是短板。基础研究短板具体体现为重大原创性成果缺乏、顶尖基础研究人才和团队较匮乏、投入总体不足、环境待优化四方面的问题。
针对制约基础研究发展的问题,《意见》从五个方面提出了20条重点任务,明确了我国基础科学研究三步走的发展目标。
有科研人员评价认为,《意见》立意高深、放眼长远、脚踏实地,它的出台如一阵春风,将让我国基础研究发展迎来黄金发展期。
3 中兴事件引发对“卡脖子”技术高度关注
这一年,中兴通讯以一种特殊的方式普及了芯片及相关技术。
4月16日,美国商务部发布对中兴通讯出口权限禁令,要求美国企业7年之内禁止以直接或间接的方式向中兴通讯出售零部件、商品、软件和技术。网络上对此次事件有两种态度,一种认为中兴通讯被惩罚是它失信在先的必然结果;另一种认为中兴通讯只是中美贸易冲突的一个牺牲品。但一个共识是,以芯片为代表的我国高新技术领域核心技术的缺失是不容忽视的事实。中兴通讯是中国具有代表性的科技企业,但在芯片、操作系统等核心配件和关键技术的供给方面,却非常依赖美国公司,因此这纸禁令让中兴通讯在经营上迅速陷入困境。
相关阅读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