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上海1月1日电 题:中科院院士李林:个人成长离不开大环境的进步与开明
中新社记者 许婧
过去40年,中科院院士、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院长李林从一名青年学生成长为一名科学家,再到从事科研管理,成为科技界的全国政协委员、人大代表。他说,得益于改革开放的好政策和大环境,包括他在内的一代人,求学和工作经历才较为顺遂。
长期从事酶学与细胞信号转导领域的研究工作的李林,在相关领域取得的一系列研究成果,并产生重要影响。
在李林看来,科研创新的良好环境,科技治理的岗位舞台,及对国家科技大政方针的建言献策平台等,无一不与改革开放息息相关,“改革开放对包括我在内的每一名中国人,影响都是全方位的”。
1978年,李林还是一名高三学生;自小成绩优异的他次年考入南京大学生物系,1983年考入中科院上海生化所,1989年获得博士学位。
受益改革开放政策,1990年,李林以公派的身份走出国门,学术眼界和水平因而有了很大提高;1992年底回到上海生物化学研究所(2000年以后为生化与细胞所)工作至今。
其间,他先后获得了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香港求是基金会“杰出青年学者奖”,第五届中国青年科技奖。1999年以来,他相继主持了众多重大科研项目。李林认为,这体现了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对科技事业的愈发重视和加大投入。
近年来,李林所供职的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进一步深化研究院(所)的体制机制改革,进一步释放出了科研实体的创新活力,实现了人工克隆猴、人工合成染色体,阐明了造血干细胞的归巢机制、开展减数分裂等前沿重大科学问题研究等。
“没有改革开放再出发的思想解放和重大利好,上述变化的发生可能进程要缓慢许多。”李林感叹。
1983年以来的35年,李林主要生活在上海,亲身经历了城市建设和发展的深刻变化。他认为,上海作为全国经济中心城市,从改革开放中可能获益更多,为此承担的责任及作出的贡献也就更大。
2018年,上海官方提出“推进国际经济中心综合实力、国际金融中心资源配置功能、国际贸易中心枢纽功能、国际航运中心高端服务能力和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策源能力取得新突破”。
“‘策源能力’这一提法我特别有共鸣,它既包括强化基础研究的厚度,又包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及最终指向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凸显了创新发展的引擎作用和科技创新的源头动力。”李林说,上海的科技事业也有了快速发展,上海作为科创中心城市在策源能力方面有了显著提升,体现在“我们大院里有几个研究机构走出徐汇区(岳阳路园区)分别开辟了张江、松江,湖州、苏州等园区;基础研究在更多的点上实现了科学突破……”
“个人的成长,离不开大环境的进步与开明。”现任上海中青年知识分子联谊会会长的李林表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已经根深蒂固形成为一种民族心理,知识分子始终有一种家国情怀。
随着对上海知联会的了解,李林对参政议政有了更深入认识。知联会作为一个平台,能把无党派人士(包括一部分党外知识分子)聚集与联合起来,对上海的经济发展、社会治理等重点热点难点问题进行专题调研,在此基础上形成建议和改进方案。“这实际上是在做研究的基础上形成对问题的建议和改进方案,实现参政议政,这充分体现了制度的优越性。”李林说。
李林表示,未来要以改革开放再出发为己任,为将科技创新驱动的高质量发展持续推向深入,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新时代科技工作者应有的贡献。(完)
相关阅读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