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今年申报两处世界灌溉工程遗产 古代灌溉工程启示灌区现代化建设
新华社北京7月31日电 题:我国今年申报两处世界灌溉工程遗产 古代灌溉工程启示灌区现代化建设
新华社记者 刘诗平
记者在31日举行的灌溉工程遗产服务灌区现代化建设论坛上获悉,我国将向国际灌溉排水委员会推荐内蒙古河套灌区和江西抚州千金陂为2019年世界灌溉工程遗产。
专家指出,灌溉工程遗产具有重要的历史、科技、文化和景观价值,对我国灌区现代化建设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
今年申报两处世界灌溉工程遗产
世界灌溉工程遗产是专业型世界遗产,由国际灌排委员会于2014年设立,旨在保护、挖掘和推广具有历史价值的可持续灌溉工程及其科学经验,每年申报评选公布一批。在已公布的五批中,全球有74处古代灌溉工程被收录为世界灌溉工程遗产,我国17处灌溉工程入选。
“在历史悠久的中国农耕文明中,因水资源和自然环境差异而产生出类型丰富、数量众多的灌溉工程。”中国国家灌溉排水委员会副主席、水利部农村水利水电司副司长倪文进说。
中国水利学会水利史研究会会长、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专家谭徐明说,我国的世界灌溉工程遗产类型丰富,是传统灌溉工程的典范,具有区域自然环境的适应性,体现了水资源利用的价值观和独特的工程建筑美学,有着生态文明的深刻内涵。
据悉,今年我国已将内蒙古河套灌区和江西抚州千金陂向国际灌溉排水委员会推荐为2019年世界灌溉工程遗产。位于内蒙古巴彦淖尔市的河套灌区,引黄灌溉面积达1020万亩,是我国最古老的超大型千万亩灌区之一;江西抚州千金陂有1200多年历史,是个具有灌溉、水运、排涝、防洪功能的大型围区水利工程。
古灌溉工程功能和效益不断扩展
倪文进说,一处灌溉工程历经几百上千年得以延续至今,往往意味着这一灌溉工程在规划理念、采取工程措施和管理上的可持续性,即使是在现代科技发展中,其功能和效益仍在不断扩展中。
始建于战国时期的安徽寿县芍陂,是我国历史悠久的大型陂塘蓄水灌溉工程,历经2600多年仍在灌溉着67万亩农田,并成为今天淠史杭灌区重要水源调节工程。
有2000多年历史的四川都江堰,是世界上留存完整的无坝引水灌溉工程,经过不断进行的灌排工程设施续建配套改造,今天的都江堰供水范围已从成都平原发展到川中丘陵区,灌溉农田达1000多万亩,成为提供城市生活、工业、农业和生态环境等多功能服务的水资源配置工程。
“留存至今的古代灌溉工程,堪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典范,生动地诠释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倪文进说。
古灌溉工程启示灌区现代化建设
“世界灌溉工程遗产是生态水利工程的经典范例,研究挖掘其科技价值和历史经验,对当前灌区现代化建设发展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倪文进说,为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水利部近年来在大型灌区现代化建设中融入了生态、文化灌区建设的理念。
国际灌排委员会主席费利克斯·赖因德斯指出,灌溉工程遗产具有重要的历史、科技、文化和景观价值,对中国灌区现代化建设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随着社会发展和环境变化,灌溉遗产工程作为‘具有生命力的活的遗产’,正与时俱进,在新时期发挥着重要作用。”费利克斯·赖因德斯说,要借鉴灌溉工程遗产因地制宜的布设方式,在现代化灌区建设中运用创新性思维;借鉴其环境友好型的发展方式,在现代化灌区建设中注重生态保护;借鉴其综合、高效、便于操作的管理方式,在现代化灌区建设中加强农户和用水户的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