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滚动| 上海| 社会| 国内| 国际| 经济| 证券| 产经| 消费| 互联| 家电| 硬件| 科学| 明星| 影视| 综艺| 游戏| 信息|生活|旅游

人收入增加、畜住进“豪宅” 内蒙古禁牧区牧民感谢国家好政策

2019-08-04 12:00 来源:互联网整理 责任编辑:WB001 字体:

  【新时代·幸福美丽新边疆】人收入增加、畜住进“豪宅” 内蒙古禁牧区牧民感谢国家好政策

  小扎格斯台封禁保护区治理前后对比图(上图为治理前)。正蓝旗林业和草原局供图

  中国网7月31日讯(记者 董小迪)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正蓝旗位于内蒙古中部,全旗总面积10182平方公里,其中82%的土地为可利用天然草场,草原四季风光如画。

  正蓝旗是典型的干旱、半干旱地区,北部地处浑善达克沙地腹地,是全盟浑善达克沙地覆盖面积最大的旗县,生态建设与保护始终被列为正蓝旗经济社会发展的首要任务。

  生态建设红利显现 禁牧区户年均收入翻一番

  巴德拉是正蓝旗桑根达来镇巴音苏日格嘎查的党支部书记,他所在的嘎查处于正蓝旗草原生态补奖小扎格斯台禁牧区内,嘎查十三万亩草场中,有四万亩实施了禁牧。

  巴德拉告诉记者,禁牧以来,牧民的生活有了显著提高,户年均收入从此前的两、三万块钱变为如今的六万到八万。除了每亩地每年65元的补贴,禁牧区的生态效益也为牧民增收打下了基础。

  今年是禁牧政策推行的第四年,巴音苏日格嘎查草场的沙窝地已重新被青草覆盖,且长势喜人,产出的草料几乎能满足牧民一年的需求,大大减轻了牧民负担。

  巴音苏日格嘎查的牧民布和毕力格告诉记者,实施禁牧后,受场地大小的限制,牧民饲养的牲畜数量势必会减少,反而让牲畜的质量得到了提高,牧民收入得到增长。

  “禁牧前我养了60头牛,产犊率只有20%,现在我只养了30多头牛,但产犊率能达到90%以上。”布和毕力格表示,禁牧前,因草地沙化,草料不足,牲畜掉膘严重,产犊率低。

  虽然禁牧后布和毕力格饲养的牲畜数量下降了,但家庭年收入反而从每年十万元左右增至每年二十多万元。

巴音苏日格嘎查的牧民布和毕力格家新盖的牛羊圈。中国网记者 董小迪 摄

  牛羊住进砖瓦圈 零下30度也能安心过冬

  “生态建设不仅仅是种树种草,生态建设首先要解决的是人的问题,如果人安置不好,生态建设就不可持续。”正蓝旗林业和草原局党组书记朱景新告诉记者,近年来,正蓝旗的生态建设更加注重基础性工作,考虑产业发展和牧民增收,着眼于提高牧民的生活水平、提高牛羊质量。

  为增加牧民收益,正蓝旗开始通过改良与引进相结合的方式,推广优质良种肉牛养殖。2013年以来,正蓝旗从国外引进优质良种肉牛5300头,从国内引进调剂2430头,累计改良黄牛60.19万头,肉牛良改率达96%。

  巴德拉告诉记者,与原来养的牛相比,良种牛个头大、出肉率高,市场价也高。

  与此同时,正蓝旗的牛羊棚圈改建也提上了日程。2013年,随着国家京津风沙源治理二期工程落地,正蓝旗开始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为牧民建起了标准化、规模化的牛羊棚圈。

  冬天的巴音苏日格嘎查气温低至零下30度,传统的柳条圈几乎是敞开的,只能挡挡风,严寒天气过后,在圈里过冬的牛瘦得可以看见骨头。

  如今有了国家补贴,牧民只要掏30%的钱,就能建起砖瓦的牛羊棚,冬季牲畜的保暖问题得到了解决。

巴音苏日格嘎查的牧民布和毕力格。中国网记者 董小迪 摄

  住房、道路皆改善 牧民感谢国家好政策

  正蓝旗同时推行的,还有危房改造政策和“一事一议”政策,不仅符合条件的牧民可以享受补贴,对自家房屋进行改建,嘎查的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也得以推进。

  此前,布和毕力格一家4口人挤在不到50平方米的土坯房里,在拿到国家补助改建新房后,他带着一家人搬进了近100平方米的砖房,房内还装有卫生间、暖气,条件比以前好多了。

  布和毕力格的新家门前,停着几辆小轿车,巴德拉告诉记者,这在没修路前是不存在的事。

  “以前嘎查里没有路,小汽车过不来。牧民拉草料多用马车,一马车草料只够吃几天。”巴德拉回忆,现在,一辆大车能拉回4、5吨草料,够吃上一个冬天,牧民家家户户也都有了小汽车。

  巴德拉告诉记者,因为习惯了游牧生活,禁牧政策推行之初,不少牧民不理解,甚至有反对,但现在,无论是生态环境还是牧民收入都得到了很大改善,牧民们看到草场植被恢复也都很高兴。

  • 资讯
  • 财经
  • 科技
  • 娱乐
  • 游戏
  • 生活
  • 汽车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免责申明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备案号:沪ICP备13031519号 上海网 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