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犬必须守规矩(金台视线)
最近在基层调研社会治理,走访到一个城市社区,随机敲开了一户人家的门,跟主人聊了起来。
“政府得管管这里的‘狗霸’!”这家主人一说起这事就来气。原来这是个老旧小区,生活着不少退休在家的老人。可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有人在一楼养起了大型犬,恰巧堵住了出入小区必经之道,从此常有老人经过时被大狗一通狂吠惊吓。可不管怎么劝狗主人,对方都是无动于衷。
在我们的身边,恐怕都见过一两个这样任性的养犬者。事实上,今天的城市生活中,对大量不文明甚至是违法的养犬行为缺乏有效约束,这已经成为一个普遍性的问题。随着“宠物热”不断升温,在小区、公园等公共场所,“狗满为患”的情形已经司空见惯。让人感到忧心的是,这其中无证养犬、吠声扰民、随地便溺的现象屡见不鲜,甚至还有一些大型犬、烈性犬的主人在遛犬时不束犬链、不给犬戴嘴套,无视老人、小孩在场就随意携犬进入电梯等封闭空间,无疑大幅提高宠物犬伤人的风险。更为严重的流浪犬问题,大多也缘于原主人不负责任的遗弃。
人与犬的矛盾,说到底还是人与人的矛盾。这从今年以来热点新闻也可以得到佐证:一边是妈妈保护孩子而驱赶不拴绳的宠物狗,反遭狗主人拳打脚踢;另一边是有人为报复不文明养狗者,导致多地出现疑似投药毒狗的事件。从表面上看,养不养狗、怎么养狗好像是市民自己的私事,而一旦宠物狗走出家门、进入公共场所,养犬问题也就因涉及公共利益而成为社会公共问题。
近年来围绕养狗产生的矛盾,背后折射出城市化进程中,城市文明习惯的养成远未跟上的难题。每一种生活方式都必然对应着一整套与之相适应的行为规范,如果“硬件”升级了,但“软件”不配套,城市生活就容易“卡壳”。过去在农村,养条狗是为了看家护院,独门独院、地广人稀的环境下,犬只放养并不会产生突出的矛盾。而今不断拓展的城市生活里,楼上楼下相互影响,公园广场人群密集,新出现的公共空间向人们提出了对交往方式的新规范。遛狗要拴绳、及时打疫苗、粪便随手清理……这些看上去不起眼的文明“小节”,其实是城市生活的基本规矩,大家共同遵守,既降低了城市运行的管理成本,也协调了群体之间的社会关系。
当然,文明习惯不会凭空出现,它的养成既靠个体涵养,也需要外界监督。一方面需要城市养犬法律法规的不断完善,执法管理的规范到位;另一方面,社会舆论的持续关注形成的“压力”也不可或缺。就像近段时间围绕城市养狗的热点新闻不断,实际上每一次的“曝光”或“热议”,都是对市民文明意识的生动教育。文明说到底是规则的内化,“习惯成自然”的过程里只有依靠各界持之以恒的努力,才能推动我们的社会向着更加有序、美好的方向前行。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