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兰州12月12日电 (记者 魏建军 高莹)“养牛写字两不误,修身养性的同时,把钱也赚了。”甘肃平凉崆峒区柳湖镇王坪村村民海新安不仅成了当地知名的“牛人书法家”,也成为了村里的致富带头人。
白天推着草料车“伺候”肉牛,晚上夜深人静笔墨书写人生,这是年过五旬的海新安每日的“必修课”。他熟读唐诗宋词,笔墨间行云流水。“白天看起来是农民,晚上就成了艺术家。”海新安说,在农村,这种稳稳的幸福能“溢”出来。
1999年,海新安放弃了干了十几年的“牛皮生意”,开始尝试发展养殖业。起初引进了50头肉牛,亲自操劳并学习养殖技术和“医学知识”,逐渐壮大其“牛舍”。
图为海新安为“求字”的客人写字。 魏建军 摄
图为海新安写的书法作品。 魏建军 摄
海新安告诉记者,2001年,他开始采用玉米全株带穗做青贮草和玉米芯用AM原液生物制剂的发酵配方饲喂肉牛,经过多年实践,用这两种饲料喂牛,每头牛的养殖成本能降低500元,而且出肉率高、瘦肉多。
就在牛养的“风生水起”时,2007年,海新安养的牛出现了严重的“口蹄疫”传染病,损失惨重。为此,他找到了中国农业银行崆峒支行,贷了40万元的惠农贷款,度过了难关。后来,村里养牛户遇到资金困难,他就帮忙联系协调去找银行贷款。
中国农业银行平凉市崆峒区支行行长贾治国介绍说,”“养牛特色产业贷”是农行惠农e贷的1个子产品,是依托互联网大数据技术,专门为养牛农民设计的一款线上化、批量化、便捷化、普惠化的贷款产品。不仅业务申请流程简单、操作便捷,而且支持柜台及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等多种渠道办理。
2017年,海新安通过该行“养牛特色产业贷”贷了100万元,扩大了养殖规模,也缓解了资金紧张的问题。他说,对于养牛户来讲,可线上自助申请,等系统自动审查审批后,贷款很快就到账,并且可以循环使用、随借随还,很实惠。
如今,海新安的牛产业已初具规模,他不仅带动村里发展规模养殖户60户,养牛380头,并为养殖户传授育肥经验和科学养牛方法,以及提供信息、指导销售。
王坪村也因此成为了柳湖镇畜牧产业发展示范村,海新安也被崆峒区政府授予“十佳科技致富带头人”。
在近20年的养牛生涯中,海新安养的牛已远销南方,而他写的字,也挂在了千家万户,每天上门向他“求字”和学习养殖技术的人络绎不绝,村民们都叫他“牛人书法家”。(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