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滚动| 上海| 社会| 国内| 国际| 经济| 证券| 产经| 消费| 互联| 家电| 硬件| 科学| 明星| 影视| 综艺| 游戏| 信息|生活|旅游

政策为产业发展护航 新能源、智能制造等蓬勃发展

2018-12-26 08:19 来源:互联网整理 责任编辑:WB001 字体:

  这一年,政策为产业发展护航

  本报记者 崔 爽

  过去一年,新能源、智能制造等产业蓬勃发展;互联网医院、互联网法院等新兴事物方兴未艾;智能汽车、绿色物流持续推进……

  围绕各类产业发展,相关政策规定纷纷出炉,继续为传统产业的智能化转型和新兴产业的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1 补齐短板 为基础研究“松绑”

  1月19日,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基础科学研究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不仅对全面加强基础科学研究做出部署,也为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作为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重点实验室是国家组织高水平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聚集和培养优秀科学家、开展高层次学术交流的重要基地。《意见》强调,加强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支持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等共建研发机构和联合实验室,加强面向行业共性问题的应用基础研究。

  科技部基础研究司司长叶玉江表示,从整个科技创新的链条来看,基础研究依然是短板,体现为重大原创性成果缺乏、顶尖基础研究人才和团队较匮乏、投入总体不足、环境待优化4方面的问题。《意见》提出,创新体制机制,推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与产业化对接融通,促进科研院所、高校、企业、创客等各类创新主体协作融通,把国家重大科技项目等打造成为融通创新的重要载体。充分发挥企业特别是转制科研院所在产学研深度融合中的作用,推动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工程化,吸引国内外资金、技术,提升产业竞争力。

  为优化基础研究发展机制和环境,促进科技资源开放共享,《意见》还提出了多个创新举措。比如完善分类评价机制,调动科学家、科研院所、高校、企业等方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支撑组建人才团队国际化、投入模式多元化、运行机制市场化的新型研发机构,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形成研发、中试、应用各环节贯通的创新体系,激发基础研究的需求和活力。这一系列措施可谓国家为优化基础研究环境发出的“政策大礼包”。

  2 加强设计 智能汽车再提速

  1月5日,国家发改委发布《智能汽车创新发展战略》(征求意见稿),其中提到,2020年,中国标准智能汽车的技术创新、产业生态、路网设施、法规标准、产品监管和信息安全体系框架基本形成,智能汽车新车占比将达到50%。

  多年来,作为汽车大国,我国传统汽车制造技术一直落后,汽车产业大而不强。进入智能汽车时代,国内许多传统汽车制造企业和百度等互联网企业纷纷投入重金招贤纳才,研发智能汽车技术。在知豆电动汽车总裁鲍文光看来,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电池、电机、电控及整车体系均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为智能汽车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智能汽车产业在传感器、控制器、执行器以及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的核心技术方面尚存在一定的差距,需要补短板、强弱项,全面提升整车智能化水平。

  电池是智能汽车的“心脏”,为保心脏强劲有力,2月26日,工信部、科技部、生态环境部等7部门印发《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办法》第13条明确规定,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若不进入正规回收通道,其所有人将承担责任。这表现出国家从严从重打击汽车电池非法回收产业链的决心。

  此外,《办法》提出支持开展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的科学技术研究,引导产学研协作,以市场化应用为导向,开展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模式创新。我国正在加快废旧动力电池循环利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建设,依托业内骨干企业,积极引导企业与科研院所联手协作,致力破解技术瓶颈,建立支撑体系,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绿色可持续发展。

  3 积极引导 新能源产业向好向快

  能源需求的不断上涨和环保的日益加强,让清洁能源的推广和应用成为必然趋势。作为全球清洁能源投资第一大国,中国清洁能源的发展方式也需要完善的政策支撑。1月8日,国家发改委等6部委联合印发《关于加快浅层地热能开发利用促进北方采暖地区燃煤减量替代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要求因地制宜加快推进浅层地热能开发利用,推进北方采暖地区居民供热等领域燃煤减量替代,先选择一批城镇、园区、郊县、乡村开展实施示范工程。

  • 资讯
  • 财经
  • 科技
  • 娱乐
  • 游戏
  • 生活
  • 汽车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免责申明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备案号:沪ICP备13031519号 上海网 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