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2月7日,云南玉溪抚仙湖风景如画。中新社记者 任东 摄
中新社玉溪2月21日电 题:云南
治理:以“退”为“净”
作者 缪超
21日,许世德站在自家屋顶,目睹抚仙湖畔挖掘机轰鸣着,一点点将自己的心血——万海游乐中心拆除。浅色墨镜掩饰下,这位古稀老人显得泰然自若。
许世德是云南省澄江县人,闯荡打拼一生,曾在抚仙湖上拥有200余艘大小游船,“我在湖边生长,因湖水而富裕,为了湖水我愿意退出。”
位于中国西南边陲云南省玉溪市澄江、江川、华宁三县间的抚仙湖,顶着“中国最大深水型淡水湖”冠冕,是中国为数不多的Ⅰ类水质淡水湖。为确保抚仙湖长期稳定保持Ⅰ类水质,当地人在发展与保护之间,选择后者,以“退”为“净”。
上世纪八十年代,当中国各地快速发展经济时,偏居一隅的抚仙湖畔,依旧落后贫穷。许世德与许多当地人一样困惑,“为什么我们守着金饭碗,还这么穷?”
九十年代,当地人开始依托抚仙湖大力发展旅游业和蔬菜种植。从那时起,许世德向着抚仙湖水域进军,在湖边创办万海游乐中心,经营餐饮、酒店、游船,一部分建筑物建盖在水中。
“2002年,抚仙湖水质由I类下降到II类,大家一下子震惊了。”他回忆说,“我去过滇池,看到湖泊遭严重污染后,水变成油漆绿,气味臭不可闻,人们纷纷远离的景象。”
抚仙湖蓄水量相当于12个滇池,6个洱海,4.5个太湖,拥有全国9.16%的淡水湖泊蓄水量,和91.4%的全国湖泊Ⅰ类水。玉溪市抚仙湖管理局副局长杨云华说,“抚仙湖是沿湖周边数十万人的饮用水源,也是国家水资源储备库,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从2002年起,当地就开始抢救性保护抚仙湖。当时,许世德建设在抚仙湖中的“水月楼”遭到拆除,岸边的“垂钓楼”也停止经营。
近年来,当地出台一系列治理抚仙湖的铁腕措施:3万多个违规渔网、2吨多的渔绳遭到集中销毁;22家中央、省、市、县属企事业单位全部退出一级保护区;关停径流区25个采砂石场、3户水泥粉磨站、9户页岩砖厂,工矿企业全部退出抚仙湖径流区;整治1544户餐饮住宿户,关闭54户……
杨云华介绍,通过划定生态红线,实施湖滨缓冲带退耕退人,流域内截污治污,逐步淘汰蔬菜等高污染种植,转而替代发展荷藕、蓝莓等低污染产业,流域内实施植被恢复,抚仙湖总体水质保持I类。
去年,当地又对抚仙湖一级保护区内仅剩余的12家私营企业启动退出拆迁,涉及徐世德的万海游乐中心。他说,“我们退一步,湖水净一滴。”(完)
相关阅读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