臭不可闻?他们能闻!
揭秘嗅辨员:一个“与臭为伍”的职业
嗅辨员正在工作
【开篇语】
社会中有许多工种,除了那些耳熟能详的教师、工人、医生、司机外,还有这样一群人,他们从事着特殊的职业。这些职业中,有的从业人数不多但非常重要,有的默默无闻却十分崇高,也有的十分神秘,让人忍不住探究一二……今日起,本报将推出系列报道《非常职业》,为你揭开“特殊职业”的神秘面纱,听听从业者背后的故事。
【职业素描】
名称:嗅辨员
俗称:闻臭师
技能:感受、分辨、评定臭味
作用:监测和评价恶臭气体排放是否超标
必杀技:判定结果具有法律效力
本报讯 世界上有各种味道,人们总是追逐令人身心愉悦的“香”,回避难以忍受的“臭”。但有这么一群人,他们用自己的鼻子去感受臭味、分辨臭味,甚至还有点“擅长”。他们就是嗅辨员,俗称的“闻臭师”。
在环境监测中,科学家常用嗅辨法对臭味进行监测和评价,嗅辨员就是进行这项工作的实验人员。动动鼻子就能完成的工作看似简单,其实并不轻松。不能化妆,不用香水,不能抽烟,有嗅辨工作当天不能患感冒,嗅辨员每三年还要对鼻子进行一次“年审”……今天,让我们近距离观察一下这群与“臭”为伍的嗅辨员是如何工作的。
记者 钟起的/文 单正党/图
1 臭味是否超标,鼻子说了算
有时候,人们在空气中闻到了臭味但并不代表恶臭气体排放超标,那么该如何界定呢?这就是嗅辨员的工作。
海口市环境保护监测站负责对全市大气、水体、土壤、生物、噪声等环境要素质量状况进行监测。孙蕊芬是该站分析检测科副科长,是海口市恶臭监测的骨干成员,从2016年至今,已“闻臭”近4年。
“嗅辨员要在3个配备气袋中分辨出注入恶臭气体的那个,然后再根据稀释倍数和每个嗅辨员正确辨别的数量,通过统计学公式计算出恶臭浓度,进而对恶臭气体进行评价。”孙蕊芬说,臭味是人们最容易察觉的,会对人们的心理和情绪产生负面影响,严重者会出现生理反应,如恶心、呕吐、头痛等症状,或并发呼吸道疾病,是严重的环境问题。
孙蕊芬告诉记者,嗅辨工作是严格依照国家相关标准进行的,最后的判定结果具有法律效力。
2 样品需6人嗅辨,经多轮测试
那么,嗅辨员如何“闻臭”?5月20日,记者来到海口市环境保护监测站,探访“闻臭”全过程。
记者了解到,在嗅辨员“闻臭”之前,需将可供闻嗅的气体在配气室中配置好。记者在配气室里看见,孙蕊芬和分析检测科负责人刘芳正在配气。她们一人将经活性碳吸附后的纯净空气输入嗅辨袋中,另一人用注射器从10升的玻璃采样罐中抽取恶臭气体,注入嗅辨袋中稀释。配气完成后才送进嗅辨室,让6名嗅辨员进行嗅辨。
每一轮嗅辨,每名嗅辨员需要闻3只嗅辨袋,从中选出自己认为“注入了恶臭气体”的一只。“气罐里装的是污染源科同事采集的恶臭气体,每个样品的嗅辨需要8人,分两组配合完成。一组2人负责稀释、配气和结果判定;另外一组6人负责嗅辨,通过个人的嗅觉进行测试。每个嗅辨员嗅辨时都有3袋编号气体,其中2袋是纯净空气,1袋为恶臭气体。恶臭气体是经过稀释的,通常以30倍、100倍、300倍、1000倍、3000倍、1万倍、10万倍、30万倍等分级稀释。全员嗅辨结束后,进行下一级稀释。若有人回答错误,即终止该人嗅辨,当有5名嗅辨员回答错误时实验全部终止。”孙蕊芬说。
3 工作禁忌多,不能化妆喷香水
如何才能成为一名嗅辨员?根据国家有关标准,要成为嗅辨员,首先年龄要求在18至45岁之间,嗅觉器官正常。其次需要进行统一培训,通过笔试和嗅觉测试后才能取得上岗资格证。
“嗅觉测试是通过嗅觉来分辨出汗臭、粪臭、花香、甜锅巴、成熟水果这五种气味。”据介绍,除了以上要求,取得嗅辨员资格证后,每三年都要进行“年审”。
嗅辨员的工作要求十分严格,必须严格遵守实验规定。不吸烟、嗅觉器官无疾病,经嗅觉检测合格者,嗅辨当天不化妆,不携带和使用香水或香料,不能食用有刺激气味的食物,不能患感冒或嗅觉器官不适,以免产生干扰气味,影响嗅辨结果的准确性。
4 仪器设备不能取代嗅辨员
相关阅读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