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随着沃尔沃汽车的“寻迹瑞典,迈向零伤亡”愿景之旅,我们在哥德堡的沃尔沃博物馆一路见证了沃尔沃汽车的近百年历史,在众多传奇车型中,既有大名鼎鼎的沃尔沃汽车鼻祖“JACOB OV4”,也有007专业户罗杰·摩尔的最爱P1800。但是我的目光却被一款以安全为卖点的概念车所吸引。据了解,在当年这款安全实验车的概念极其超前,在整个汽车历史中非常少见。它就是沃尔沃安全实验概念车VESC。
我们的故事要从1972年说起。1972年正处在石油危机爆发前期,欧洲、美国等主要的汽车市场虽然有所警觉,但却没做出太多应对措施,大多数厂家还处在大排量的狂欢中。
沃尔沃汽车在大排量汽车方面并没有投入太多,反而对经济性、环保和安全问题更为关注,在当年日内瓦车展上,沃尔沃汽车带来了一辆“奇葩”车型:安全概念车VESC 。
从设计层面,这款车继承了沃尔沃140系列的部分元素,同时在车头和尾部进行了重新设计,暗示了在2年后推出的沃尔沃240系列的设计语言,而沃尔沃240也是沃尔沃汽车自1974年推出以来最持久的型号之一,其生产周期长达20年,从这里也进一步说明了VESC在造型设计上的成功。
VESC的车身骨架十分夸张,基本上将一套赛车防滚架融入到了车身当中,整个乘员舱已经有了现在笼式车身的布局,从车门的防撞梁到车顶的加强横梁, 构建了一个完整的网络。
发动机采用了碰撞后下沉的理念。专门设计了发动机支架位置,保证在碰撞发生后,发动机会被迫下滑,而不会侵入乘员舱,最大限度降低乘员舱的入侵量。
前后保险杠相比上代车型变得格外宽大,当时的材料学和力学硏究确实不如现代成熟,为了让其在碰撞时可以有更多能量消耗,只能加长溃缩区,并在内部安装伸缩式的减振器以此消耗低速碰撞的能量(低速碰撞最高可达16km/h不损坏车辆)。
除了被动安全,VESC上的主动安全功能也十分前卫。比如号称可以在碰撞中“消失”的方向盘。这个方向盘被设计成碰撞时自动向前部拉伸150mm,也就是远离驾驶员,减少碰撞的几率。
而在安全带上,作为发明者显然也不会放弃进一步开发。VESC上采用了半自动式安全带,这种安全带会在司机放下手刹时自动滑进位置,当司机离开汽车时又会自动挂在门上。但是,这种自动安全带并不适用于所有情况。今天,由于有了安全带提醒装置,我们仍然使用手动的安全带。
除此之外,还有后排乘客安全“气囊"。当然与其说气囊,其实头枕更合适。正常情况下会隐藏在前排的靠背内,发生碰撞时会弹岀,减少后排乘客在碰撞时受到的伤害。
VESC的第二台试验车还加入了对倒车影像的尝试,当时与三菱进行了合作。在车尾安装了后视摄像头。
中控台专门安装了带有距离指示刻度的显示屏,这样可以通过刻度线完成对距离的判断,十分的机智。
除此之外,VESC还有一些现在看起来都十分前瞻、奇妙的设计,比如大灯清洗,46年前的大灯都是以圆灯为主,因此沃尔沃设计这套类似电风扇的大灯清洗设备,脑补一下使用情景还是非常具有喜感。
后车窗还加入了后雨刷。当然,现在三厢车已经取消了这个设计,其原因简单为大家科普一下。这主要还是从流体力学角度解释。汽车在行驶时由于汽车的空间排挤了相应大小的空气,汽车在移动,在排开空气后由于流体的粘滞性质无法快速的填充汽车所排开的空间,所以在车尾处形成真空从而形成了涡流。在雨天里,车顶的气流里混杂了雨水, 而车底的气流里也混杂了泥水,从而在尾部产生的涡流中混杂了大量的杂质。三厢车由于车顶更圆滑,所以不会在尾窗处产生涡流,而是在表面变化比较大的后尾箱处产生。
所以一般雨天我们会看到三厢车的车尾的保险杠上满是泥浆而后窗干干净净。两厢车由于气流通过车顶尾端时忽然遇到真空区域,所以气流会立刻在尾窗出形成涡流,涡流中夹带的泥水自然就会喷溅在后窗上,遮挡视线,造成安全隐患,所以出于安全和雨天方便的需要,所以两厢车就安装了后雨刷。后玻璃的雨刷主要是为了把后轮甩到后窗玻璃上的泥土等污迹擦干净。
那么这款车到底给沃尔沃带来了什么影响呢?从以这台车为基准而推岀的240和260系列就能一探究竟。这两个系列车型是在VESC推出2年后发布的,外观设计继承了VESC的理念,新的大型前保险杠,全新的底盘系统、装有EGR的更低排放发动机。
相关阅读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