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门螺杆菌的感染是一个世界性问题。2020年由南京市第一医院主办的“基层幽门螺杆菌与胃肠道微生态高峰论坛”上,消化内科专家呼吁,推广分餐制,使用公筷公勺,能降低幽门螺杆菌感染率。
我国幽门螺杆菌感染率约42%
据北京协和医院调查,目前我国幽门螺杆菌感染率约为42%。这意味着每两个人中,就有一个人可能感染幽门螺杆菌。
南京市第一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张振玉在2020年基层幽门螺杆菌与胃肠道微生态高峰论坛上发言介绍,幽门螺杆菌感染后最常见的疾病就是慢性胃炎,此外还有消化性溃疡、胃癌和胃黏膜相关的淋巴组织淋巴瘤等。
其相关症状表现为腹痛腹胀,消化性溃疡还会引起胃部疼痛,严重的可能会导致溃疡出血等。尽管有约一半病理上显示幽门螺杆菌炎症的人群不会出现上述症状,但专家建议14周岁以上的感染者应当尽快做根除治疗,这可以极大降低未来患胃癌的概率。
张振玉表示,一般来说幽门螺杆菌感染者的胃癌发生率远远高于未感染者,甚至有人说百分之九十五以上都是由幽门螺杆菌感染导致的胃癌。
而医学研究表明,根除幽门螺杆菌若干年后,胃癌的发生率明显降低。张振玉介绍说,“去年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发表了一篇韩国学者做的研究,尤其在家庭里面,幽门螺杆菌胃癌家族史根除干预以后,可以使胃癌的发病风险率降低73%。”
分餐能降低幽门螺杆菌感染率
张振玉主任介绍说,幽门螺杆菌定居在胃里,属于一种消化道疾病。消化道疾病有三种常见的传播方式,分别是胃口传播、口口传播和粪口传播。
同时,这种传染性疾病有家族聚集性。有研究发现,如果父母都是幽门螺杆菌阳性,子女阳性概率为百分之六十几;父母其中一方为阳性,子女阳性概率为百分之四十几;父母均为阴性,子女则有百分之二十多概率为阳性。
欧美许多国家用餐采用分餐制,但我国一般为合餐制,习惯于一群人一起吃大桌饭。然而这样的用餐习惯容易导致一些疾病的消化道传播,尤其是唾液传播。
谨防病从口入,提倡分餐,使用公筷公勺,以及专人专筷已经成为了现代文明用餐新风尚。张振玉向与会人员展示了一套不同颜色的筷子,每位家庭成员可以通过区分颜色来使用各自的筷子,以此降低潜在疾病的感染风险。那公筷公勺效果如何呢?张振玉表示,“湖南一个地方他们就提倡了采用公筷,他们的幽门螺杆菌感染率就偏低。”
抽血、呼气、尿液等都能检测
除了常规的胃镜检查外,抽血、呼气、粪便都可以检测是否感染了幽门螺杆菌。抽血可以检查体内是否含有幽门螺杆菌的抗体。由于幽门螺杆菌的特性,其抗体并不能有效杀灭它,只能代表是否被感染。但是体内是否还存在细菌,则需要做进一步检查,如呼气试验。
呼气试验在江苏地区已经基本普及。据张振玉调查,江苏一级乡镇医院和社区卫生中心,基本都已开设呼气试验项目。其费用也较为便宜,一般为八十到一百元。此外,对于居家的老年人或是受伤不便移动的人员,还可以采用粪便的方式检测是否感染幽门螺杆菌。
通讯员 章琛 实习生 顾怡宁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