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滚动| 上海| 社会| 国内| 国际| 经济| 证券| 产经| 消费| 互联| 家电| 硬件| 科学| 明星| 影视| 综艺| 游戏| 信息|生活|旅游

网络直播正逐步走向成熟

2019-03-28 07:59 来源:互联网整理 责任编辑:WB001 字体: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6月,网络直播用户规模达4.25亿人次,占全体网民的53.05%,用户使用率为53.0%。高盛分析师预测,中国网络直播市场规模将从2015年的20亿美元增长到2020年的150亿美元,在世界范围内处于领先位置。繁荣的背后,网络直播同样面临很多问题,需要重新审视。

为普通人提供了自我展示的传播渠道

2004至2012年,秀场直播兴起,初期发展不成熟导致乱象频生,直播这一时期被贴上了“低俗化”标签。2013至2016年,游戏直播让网络直播真正火爆起来。2016年,“全民直播”时代到来,曾一度出现“千播大战”的局面。几经大浪淘沙、优胜劣汰,网络直播逐步进入了平稳发展时期。

网络直播在中国的火热,与宏观社会环境、人文环境、互联网发展和网络直播自身特点这四方面的因素都有紧密关联。

宏观环境方面,经济效益、政府的有力监管和文化产业的创新活力都是重要影响因素。“打赏”等盈利模式所产生的经济效益吸引了资本对于网络直播领域的青睐,纷纷进行投资,扩大了整个行业的市场规模。政府开放包容的态度和政策支持是网络直播快速发展的基础。国家对互联网产业发展和文化产业创新都给予了大力支持,将数字创意产业列为重点打造的新兴产业之一。与此同时,政府加大了监管力度,改善了网络直播行业发展之初的一些乱象,形成了行业内容规范,促进了行业的良性发展。

此外,人们日益增长的文化需要和文化产业源源不断的创新活力成为网络直播行业持续发展的驱动力。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传播介日益增多,艺术表现形式日益丰富,借助网络直播,可用灵活的文化表现形式满足人们多元化的文化需要,同时,又激发了人们传承和创新文化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人文环境方面,碎片化社会格局、多元认同取向产生了新的心理需要。中国社会日趋多元化,人们不再只依赖于血缘、地缘、业缘、学缘等先赋性因素来获得群体认同感,越来越多的人更重视心理群体认同,依据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心理特征、行为偏好等获得性因素而构建群体认同。网络直播平台满足了人们这种认同需要,为人们搭建起了“趣缘”部落,让用户可以寻找拥有共同兴趣和爱好的人,建立“趣缘”群体认同。

互联网和介环境方面,Web2.0时代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让强调创作和分享的参与式文化得到了极大发展,形成了新的媒介需要。网络直播顺应这种参与式文化需要而生,既能满足人们对丰富节目内容的追求,又能满足人们参与内容创作的需要。与此同时,我国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不断优化升级,网络提速降费,互联网接入的易得性为网络直播迅速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网络环境

网络直播的全民参与性、场景丰富性、场景互动性和即时性,满足了人们对多元文化和参与式文化的体验需要。网络直播具有全民参与的特点,不同于专业素养门槛较高的传统电视直播,网络直播为普通人提供了自我展示的传播渠道,无论身份、学历、外貌如何,人们凭借PC端或移动端直播平台,都可以展示自己及五花八门的社会生活场景。而这种丰富的场景选择,又能让不同的观众都能得到相应的沉浸其中的体验,产生心理共鸣。

除此之外,网络直播区别于传统媒介、其他新媒介(如短视频)的一个鲜明特征在于,用户可以进行场景互动。身处不同空间的人群会聚到同一场景环境之中,在主播营造的场景氛围中,相互交流,满足参与和社会交往的需要。而且这种场景互动是即时性的,直播内容传播没有经过剪辑、几乎实时传递到观众眼前,增强了观众的临场感和真实感。

摆脱“低俗化”标签仍然是难题

网络直播在中国的繁荣有其社会和心理根源,但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一些问题,需要我们冷静思考,加以应对。

摆脱网络直播“低俗化”标签存在难度。这一方面是因为早期的直播乱象造成了负面刻板印象。现今,虽然在政府监管和平台自律下,行业已日趋规范化,但仍存在个别违法违规的主播和平台,他们的违规行为具有吸引眼球的效果,媒体往往对这类新闻报道关注较多,加深了公众的刻板印象。另一方面是因为有关网络直播的正面信息到达公众的路径较少,抑制接触意愿。媒体报道中对网络直播负面报道较多,无论是个别小平台的违规行为,还是主播个人行为,在报道标题中往往强调“直播”字眼,指向了整个网络直播行业。

  • 资讯
  • 财经
  • 科技
  • 娱乐
  • 游戏
  • 生活
  • 汽车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免责申明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备案号:沪ICP备13031519号 上海网 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