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小出版”连着“大世界”
“小出版”连着“大世界”,这句话形象地反映了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出版走出去的发展实际。6年来,以习近平总书记倡导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指导,我国图书出版走出去工作实现了巨大的飞跃。我有幸经历了这一飞跃,成为我学术生涯和出版生涯中最难忘的记忆。
“人类命运共同体”既是国家的追求,也是出版的追求
习近平总书记倡导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在分析和评价了人类发展历史规律和世界发展历史趋势基础上提出的重要命题。中国愿意扩大同各国的利益交汇点,推动形成人类命运共同体。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世界发展前景的巨大理论贡献和实践贡献,我国的出版界更应成为推动形成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力量。
以哲学社会科学出版为主的出版机构,更应该在推进“人类命运共同体”共识方面走在其他出版社的前面。这些出版机构都是学者们十分认可的出版社,是广大学者表达思想、体现学术的出版平台,本身就承担着推动出版繁荣的神圣使命。当今时代,中外学术思想交流的一个鲜明特点,就是空前地关注人类发展命运和人类发展未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共识是所有学术讨论都绕不开的根本问题。哲学社会科学出版机构在面对如此错综复杂的国际发展环境时,应将“人类命运共同体”共识作为出版的基本价值追求,积极组织策划、大力出版发行这一类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优秀学术著作,让“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共识成为越来越多人们的基本价值,尤其是成为广大青少年的基本价值。
例如,这些年来,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树立的一个核心出版理念,就是要让世界了解中国,让中国了解世界,既正视分歧与冲突,又呼唤和平与发展。尤其是在让世界了解中国方面,相继组织策划了有关中国发展道路研究和中国学术文化思想研究等领域优秀的图书系列。例如“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丛书”、“中国经济问题丛书”、《中国美术全集》等一系列成系统、成规模、高水平、高质量的图书品种。这些优秀图书的基本观点就是认为:中国的成长和成功得益于世界经济的发展和调整,相对和平的外部环境是中国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新的全球治理需要有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国家的参与,反之则不会促进新的全球治理格局的形成;中国未来的发展仍然需要更大程度、更大规模地参与到全球化进程之中,中国的发展是世界发展的机遇;中国的发展道路是非西方的发展道路,中国具有为世界提供崭新制度创新的责任。
以出版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国际对话平台
今天的学术发展早已超越了国界,今天的出版活动也早已超越了国界。“人类命运共同体”共识的达成需要我国越来越多出版机构的跨国合作,需要各国学者们的积极对话。这就为我国的国际出版创造了空前的发展机遇,国际出版已经成为当今我国出版发展的必然趋势,国际出版也必将成为我国出版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必由之路。正是因为如此,我们需要在国际出版活动中凸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理念,需要构建更为广泛的对话交流机制,以出版界的国际合作搭建国际对话平台。
为了推动中国发挥作为一个负责任大国的责任和作用,我国出版机构这些年做了多方面的积极努力:一是大力推动和加强了中国学术界、出版界与国际学术界、出版界的经常性对话机制建设,建立了较为紧密而稳定的高端学术对话和出版对话机制,就国际重大问题开展深入研究、联合研究等学术交流与合作;二是大力推动了中国学术机构、出版机构与各全球性和区域性学术机构、出版机构的紧密联系与合作,共同推进有关“人类命运共同体”话题的广泛对话;三是多方面积极支持和鼓励中国学者、出版人积极参与国际双边多边学术活动、出版活动,让世界能够倾听中国立场和中国观点,了解中国价值理念和话语体系;四是积极引导具有影响力和说服力的有关中国学术研究的论文和图书走出去,让世界更好地认识中国和了解中国。
以人大社为例,在多年的实践中,人大社逐步确立了中国哲学社会科学高端学术著作走出去的方向和特色。精心组织遴选,积极宣传介绍,把反映和阐述当代中国政治、经济、社会发展与成就的学术著作版权输出到海外。近年来,更是集中组织策划了一批研究当代中国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生态环境等方面发展现状、趋势与经验的学术著作,通过选择优秀的翻译媒介,通过有影响力的海外出版机构,实现优秀学术著作走向世界,“向世界说明中国”。许多图书进入欧美主流出版社和主流图书市场,产生了积极影响。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情词典》英文版2013年一经出版,就受到海外读者的普遍欢迎,80%以上销售到世界各大图书馆、研究所及政府机构,涵盖了20多个国家和地区。全美政府图书类采购商伯南(Bernan)表示,这部图书“总结并填补了外国对于近现代中国认知的空白,特别是近30年左右新出的词条和定义,使得国外学者对于研究近现代中国过程中出现的新的学术词汇不会再感到陌生和无从下手”。
将传播“人类命运共同体”作为我国出版的国际责任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