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滚动| 上海| 社会| 国内| 国际| 经济| 证券| 产经| 消费| 互联| 家电| 硬件| 科学| 明星| 影视| 综艺| 游戏| 信息|生活|旅游

《新青年》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

2018-12-11 11:19 来源:互联网整理 责任编辑:WB001 字体:

【摘要】探讨《新青年》与马克思主义早期传播二者内在的关联,对于推进马克思主义传播研究意义重大。一是要从国际与国内双重视角来充分还原《新青年》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背景;二是要充分认识到《新青年》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主要内容,即马克思主义理论观点;三是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经验概况;四是驳斥非马克思主义与反马克思主义思潮。在此基础上总结历史经验,对当下马克思主义最新理论成果传播具有重大的价值启迪。

【关键词】《新青年》;马克思主义;传播

一、《新青年》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考察

(一)国际视角:十月革命为中国送来马克思主义

“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1]《新青年》的诞生有着深刻的历史背景,与当时的时代条件密切相关。旧民主主义时期,中国社会身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深渊,民众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农民阶级、地主阶级、资产阶级改良派、资产阶级革命派相继登上历史舞台,《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篇》、“师夷制夷”“中学西用”“君主立宪”“民主共和国”等救国方案相继诞生,各阶级各派别运用各自的思想武器尝试完成救亡图存的重任,结果都以失败而告终。中国的出路在何方?时代主题摆在世人的面前,考问着每一个身处其中的中国人。1917年11月7日,在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下,俄国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由此科学社会主义的设想成为现实,也使得其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在全世界得以广泛传播,为世界无产阶级革命运动、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民族解放运动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借鉴,尤其是为中国的救亡出路指明了新方向和提供了新路径。鉴于俄国的国情和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社会相类似,俄国是资本主义世界的薄弱链条,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充分,革命的主体力量是工人和农民,因此,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党运用马克思主义将革命主体力量调动起来为革命服务,最终夺取了革命胜利。而中国占全国大多数的农民自然成为革命的主体力量,能否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武器完成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历史重任,成为当时有志之士思考的重大问题。因此,宣传马克思主义学说、关注俄国革命成为当时报刊,特别是《新青年》承担起传播马克思主义角色的历史缘由。

(二)国内视角:《新青年》创刊主体的理论自觉

以俄国十月革命为界,《新青年》从传播内容、传播人员等方面也悄然发生着变化,最终转变成为宣传马克思主义理论学说的主要刊物。孙中山领导的“二次革命”失败之后,中国社会仍然没有摆脱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深渊,内忧外患仍是中国社会的常态。陈独秀逐渐认识到,在当时的中国社会,仅进行政治革命远远不够,思想革命才是救亡图存、振兴中华的关键。1915年,他创刊《新青年》,高举“民主”“科学”两面旗帜,以新文化代替旧文化,批判封建礼教对民众的思想束缚,提倡塑造有个性的青年。因此《新青年》在青年中的影响力和知名度甚高,极大推动了民众思想解放的进程。俄国十月革命爆发之后,人类历史上诞生了第一个社会主义性质的国家,其指导思想——马克思列宁主义也开始引发国人关注。作为国内先进知识分子的代表——李大钊、陈独秀等,开始将目光投向俄国,关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学说,在接触马克思列宁主义观点后,他们逐渐认识到其蕴含的普遍真理,契合中国的国情,因此,除李大钊、陈独秀外,鲁迅、李达等大批马克思主义者相继加入到宣传马列学说队伍当中,以《新青年》杂志为载体,广泛传播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引发了巨大的社会反响,从而实现了《新青年》肩负使命的历史性转变。

二、《新青年》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主要内容

(一)推介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观点

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消息传到国内,引起先进知识分子的巨大反响,他们开始将目光投向俄国,关注其革命成功的思想指南——马克思列宁主义。从1918年第五卷第五号开始,《新青年》逐渐开始宣传马克思主义相关理论观点,并率先开辟马克思主义研究专栏,专门研究马克思列宁的著作文章,进行了马克思主义的早期传播,如“李大钊的《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上)、顾兆熊的《马克思学说》、凌霜的《马克思学说批评》等”[2]。鉴于中国国情的需要,进步分子传播的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观点主要是以下四个方面:

  • 资讯
  • 财经
  • 科技
  • 娱乐
  • 游戏
  • 生活
  • 汽车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免责申明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备案号:沪ICP备13031519号 上海网 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