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滚动| 上海| 社会| 国内| 国际| 经济| 证券| 产经| 消费| 互联| 家电| 硬件| 科学| 明星| 影视| 综艺| 游戏| 信息|生活|旅游

2018“新闻与传播学”一流学科建设高层论坛在南昌大学举办

2018-12-13 15:56 来源:互联网整理 责任编辑:WB001 字体:

论坛合影

12月9日上午,由中国新闻史学会党报党刊研究委员会主办、南昌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承办的“2018‘新闻与传播学’一流学科建设高层论坛”在南昌举行,来自全国各大新闻院校和传媒机构的数十位新闻传播领域的负责人、专家和学者,冒着严寒齐聚一堂,围绕“一流学科建设”进行了深入讨论。

南昌大学周创兵校长

南昌大学校长、国家“973计划”首席科学家周创兵教授代表主办方在开幕式上致辞,他指出,一流学科的创办和建设对于专业人才的培养和教育质量的提高都具有重要作用,在南昌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60周年院庆之际举办这次学术论坛对于学院的长足发展具有深远意义。谈到一流学科建设,周校长表示,每个学校办学的历史、条件、基础都不一样,但从大的概念上来讲,一流的学科建设要汇聚一流的学科人才,要打造一流的学科平台,同时要形成一流的学科治理。作为大学,人才培养应当作为根本任务,一流学科建设一定要培养一流的学生。

中国教育电视台胡正荣总编辑

中国教育电视台总编辑、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新闻传播学评议组召集人、原中国传媒大学校长胡正荣作教授作了“新闻传播学一流学科建设的问题与重点”主题发言。他指出,要遵循教育规律,推动一批高水平大学和学科进入世界一流行列或前列,提升我国高等教育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新闻传播学一流学科建设主要问题是:师资队伍、课程体系、培养模式、基础研究与前沿领域、特色发展五个方面,并针对性地提出五项建设任务:建设一流师资、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提升科学研究水平、传承创新优秀文化和着力推进成果转化。

中国新闻史学会会长陈昌凤教授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常务副院长、中国新闻史学会会长,亚太新闻传播学会联盟主席陈昌凤教授在致辞中首先肯定了南昌大学在新闻与传播学科建设上的取得的优异成果,分享了在当前大环境下她对我国新闻传播学的国际地位与发展势态的感受和看法。她着重从为什么要做一流学科、一流学科是什么、怎样建设一流学科三方面和大家进行了交流。她指出,作为国际共同体的一员和世界上最大的新闻传播教育实体,根据国情做好中国特色新闻与传播学科建设发展依旧任重道远。最后,她从守宗旨、强基础、重特色、立前沿四个方面对我国新闻与传播学科建设的发展之路作出了设想。

开幕式由南昌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陈信凌教授主持。他在讲话中提到,南昌大学新闻与传播学科的成长与进步,离不开学校领导的支持,也离不开在座同仁的帮助,本次论坛既是呼应学校“一流建设年”的年度主题,也意在为国内本学科的一流建设尽绵薄之力。

第一分论坛现场

开幕式结束后,出席嘉宾以“新闻与传播学一流学科建设”为主题,分“学科创新”和“人才培养”两场分论坛进行讨论。第一场“学科创新”分论坛由陈信凌院长主持,胡正荣总编辑担任总评人。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传播系主任廖圣清教授发表了题为“强化新闻与传播学科学研究,推进一流学科建设”的主题演讲。他以新闻与传播学9份CSSCI期刊为数据来源,阐释了中国新闻传播学近二十年的研究现状和如何提升中国新闻传播学研究的学术性问题,倡导立足于新闻与传播学科的科学研究,推进一流学科的自主性、科学性、开放性和创新性发展。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副院长赵云泽教授发表了题为“媒介融合的逻辑起点、实质及‘智媒’的最终可能归宿”的主题演讲。他指出,媒介融合的起点是技术、市场和政治的三重驱动,媒介融合的实质其实是“新旧媒体”交替融合的“过渡”,媒介融合的最终的归宿应该是随着技术的逐步升级换代,最终实现智慧媒体的统合,即所有媒体形态发展到智慧媒体,也就是最后归宿是智媒生态圈构建。

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助理陈开和教授发表了题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新闻理论研究的三个发展阶段”的主题演讲。他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新闻理论研究分为:回归新闻本位,拓宽理论视野;新闻理论研究的专业化趋势;中国特色新闻理论体系的构建。他结合自己的体会作出立足中国实际、加强学理探讨、兼顾世界眼光与中国特色三个方面的思考。

  • 资讯
  • 财经
  • 科技
  • 娱乐
  • 游戏
  • 生活
  • 汽车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免责申明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备案号:沪ICP备13031519号 上海网 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