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捏脸软件成爆款:我们为什么热衷虚拟 | 睡前聊一会儿
睡前聊一会儿,梦中有世界,大家好,我是党报评论君。今天我们来聊聊最近火爆一时的捏脸软件。能捏脸、能社交,有人说它是进阶版的QQ秀,只不过换装成了捏脸。秉承实践出真知的精神,评论君也试玩了一把。进入系统,用户都要拍一张照片,生成一张卡通形象脸,不像怎么办?没关系,在此基础上能随意修改。眉形不好,改,眼睛不够大,改,颧骨太高,改。
与其说大家在捏出一个真我,不如说在借此打造一个理想化的自我。“整不起容,就在游戏里感受”,这话听起来像是自嘲,其实有几分道理。毕竟,软件开发者也是这么想的。有玩过QQ秀的人,孩子也能打酱油了,类似的软件继续火了,说明有些规律性的东西不会变。
一来,不是每个人都能在现实生活中如愿,虚拟即补偿;二来,随着社会发展的原子化,最人畜无害的生活其实就是“打理”自己。有些瞬间,你会觉得现代人都有了水仙情结,成为了顾影自怜的那西索斯。从脸部护理精细化到美颜相机迭出再到捏脸软件风靡,聚焦自我、呈现自我,是潮流。半年前去福州参加数字中国峰会,当所有互联网产品一字排开,我被一款虚拟试衣镜前的火爆惊呆了。人们在它面前排着队跃跃欲试,仿佛都在叩问:魔镜魔镜告诉我,谁是世界上最美丽的人?大概,改变世界总归是艰难的,改变自己还容易一些。
当然,这款软件,不仅可以用来娱乐化地“自恋”,也可以给那些热衷虚拟社交者提供场景。比如,用户可以在线与其他用户进行合影。门槛也不高,只要关注该名用户,无需对方同意。能与远在天边的朋友甚至偶像同框,这解放了“手动P图”。
这样的虚拟社交尽管只是小创新,但也在展现社交手段更为丰富的未来。以前我们说“见字如晤”“字如其人”。字为何重要?因为交通不便、见面很难,传情达意的媒介有限,字是人格化的社交货币。今天,字写得好不好看显得不那么重要了,不仅是因为信息化、网络化,也因为有效表达自我的符号在多元化。互联网为信息的传递提供了更多渠道,发行了新的社交货币。如果说本世界初,“网恋”还是一种不太被人接受的异质行为(大概类似百年前的自由恋爱),那么今天,如果一对情侣告诉你他们的大多数沟通是在微信上完成的,可能没有人会觉得这是“网恋”。我们对于生活虚拟性的接受度在增加。
对世界的虚拟化过程正在加速推进。VR技术方兴未艾,虚拟货币层出不穷。那些架构宏大叙事壮阔的游戏,十几年长盛不衰,让一些人沉醉不知归路,就是强大的虚拟能力在起作用。事实上,不仅仅是今天的“虚拟货币”,如果回看历史,纸钞能出现也是因为人类讲了一个关于信用的好故事。在逻辑上,如果“虚拟世界”可以被接受,那么一个“虚拟自我”的世界可能同样会加速到来。每一个人创造很多不同面向的自我,类似俄罗斯套娃。
我们是否愿意生活在这样的场景中?这是一个有意思的思考题。但不可否认的是,人类总是有憧憬的。有憧憬,才能前进。如果说虚拟卡通人物形象,让我们觉得对虚拟自我的讨论有些出戏,不妨回到伟大的文学作品。人类历史上那些最伟大的文学作品大多是小说,也就是虚构之作。它们的伟大在于让人欢笑,让人哭泣,更能让人代入其中。大家之所以对金庸老先生的离世致以崇高的敬意,对漫威之父斯坦李恋恋不舍,正因为他们虚构出一个有历史有情感有逻辑的波澜壮阔的世界。总有那么一个时刻,我们不自觉地追随着虚构之作,幻想成正义的化身,成为拯救世界的英雄,完成现实生活中不可完成的操作。
如果我们理解了这种人格虚拟与代入背后的憧憬与向往,那么对于一个卡通捏脸软件的风靡,或许也就不难理解了。这正是:没事换个脸,完美正上线。一花一世界,我不是“水仙”。
(人民日报中央厨房·思聊工作室·何鼎鼎)
(责编:宋心蕊、赵光霞)
相关阅读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