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行业报与产业报虽一字之差,内涵却大相径庭。当下,各行各业正面临深化改革,努力探索转型发展之路,有的已步入“深水区”。传统媒体受新媒体冲击、挤压以及同质媒体间的激烈竞争,举步维艰。作为媒体大军中一个重要方面军的行业报更是面临挑战,同时又是机遇,唯有变革才能重获生机,转型发展是唯一路径,由行业报向产业报转型成为我们思考的一个课题。
【关键词】产业报;转型发展;基本架构
一、行业报向产业报转型是发展的必然趋势
行业报与产业报虽尚未有一个权威而明确的概念,字义似乎也没多大的差异,然而报纸的属性早已科学的界定,且业态发生了根本变化。在国外,行业、产业均是industry,因此两者并没有多大的区别。但在中国,产业与行业却不相同,产业是相对于工业而言的,如人们常说的产业革命,则主要指的是工业革命。而行业是相对于工商业而言的,如零售行业,指的是商业。但是现在对这两个词的理解似乎发生了一些变化,就是产业应该是按照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要求集成起来的行业群体,因此产业的涵盖范围不仅指工业,还包括非工业。而行业一般是指其按生产同类产品或具有相同工艺过程或提供同类劳动服务划分的经济活动类别,如饮食行业、服装行业、机械行业等。产业包含行业。产业可指工业以外的行业,并且是由多个相对独立但业务性质完全一致的行业组成的,或者说是由分散在多个行业、具有同样业务性质的经济组织组成的。由此可见,行业和产业的业态异同决定其属性专业媒体的差异,行业报是在按行政划分的行业区间活动,而产业报则能将触角伸展向按自身需求集成的行业群体。
(一)行业边界被突破形成新的业界,为专业媒体信息传播向产业层面传播提供条件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的升级,行业间原有的边界被突破甚至重新组合,向着上下游延伸或相关行业交叉,形成向产业链聚合的新业界。如建筑业,材料从过去的砖瓦、黄沙、石子发展到钢筋混凝土、玻璃幕墙,再到现在的全钢结构及新材料的应用;施工手段从手工操作到机械化作业,再到智能开发应用,行业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其中建材属工业,细分钢材属冶金业,工程机械属制造业,智能应用属IT行业,行业媒体传播信息的空间爆发式增长。2016年9月、2017年2月,国务院办公厅分别发布《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指导意见》和《关于促进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两个重要文件,为建筑业指明了工业化、绿色化、智能化的发展方向,更丰富了建筑业类媒体信息源的内容,为建筑业类甚至工程建设类媒体由行业报向产业报转型发展提供了一个巨大的平台。
(二)行业去行政化及“放、管、服”政策,指明了行业媒体以产业为导向的发展方向
在中国,行业具有比较浓厚的计划经济色彩,政府的一个个部、委、办、局代表的就是一个个不同的行业。行业行政化管理气氛浓重,具有影响力的行业报几乎都是行业机关报,发布行政命令、传递领导指示、总结典型经验、表彰业界先进成为固定模式。随着行业协会去行政化的逐渐实现,行业协会与政府部门脱钩,尤其是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治理党政部门报刊散滥和利用职权发行,减轻基层和农民负担的通知》和《行业协会商会与行政机关脱钩总体方案》等一系列文件的出台后,众多行业报归属于行业协会并去行政化。创刊于1954年5月1日的《建筑时报》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其原名《建筑工人报》,是上海建工局的机关报,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在上海建工系统企业化改制中,该报改由国家建设部建筑业司、中国建筑业协会和上海建工集团联合主办,于1989年6月6日更名为《建筑时报》,并面向全国建筑行业,避免了随企业化改制而被企业报的命运;在贯彻治理党政部门办报刊的指示精神中,建设部退出了主办方,至此,《建筑时报》完成了去行政化改革,与此同时,还不失时机地向行业上下游拓展——涉足建筑设计与建材业,成为一张形式上的中国建筑业产业报。综上发展历程说明,行业媒体与行业发展息息相关,只有紧跟发展步伐才有生存的空间。
李克强总理在2016年度《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持续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不断提高政府效能。当前,各行各业面临深化改革的新形势和转变发展方式的新任务,党的十八大以来,政府层面的简政放权旨在激发新一轮发展的动能,“放、管、服”的政策环境已初步形成,以行业需求为导向,以实现效益为目标的产业化发展势头迅猛。根植于行业、发展于行业、服务于行业的专业媒体,理应摒弃传统的行业思维,以整个产业为导向,转型发展为不仅形式上而且实质内涵都具真正意义的产业报。
二、行业报向产业报转型是一项系统工程
相关阅读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