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主流媒体引导力,可否这样实现?
内容建设既包括 “建” ,也包括 “管” 。网上内容建设要善于抓住“两端”,一端是“顶部的优质内容”,即不断利用新技术、新形式、新渠道生产并传播符合广大人民群众利益和社会长远发展的高品质内容;另一端是“底部的底线管理”,即要及时滤除和屏蔽不良信息、发现并纠正错误观点。内容风险管理平台是一个新事物,需要主流媒体积极尝试、共同探索,更需要各级主管部门的深入指导和具体支持。
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加强互联网内容建设,建立起了网络综合治理体系,营造了更加清朗的网络空间。党的十九大报告要求,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四力”是媒体忠实履行新闻舆论工作职责使命的保证,是主流媒体政治价值和社会价值的体现。其中,引导力通常被理解为新闻媒体生产与传播原创内容,或转发优质内容,引领群众认知、形成社会共识的能力。除此以外,主流媒体是否有通过其他途径,实现有效引导的可能性?在提升引导力方面,互联网给我们提供了什么样的现实条件和创新机遇?
抓住内容建设两端,提升新闻舆论引导力
内容建设既包括“建”,也包括“管”。网上内容建设一端是“顶部的优质内容”,即不断利用新技术、新形式、新渠道生产并传播符合广大人民群众利益和社会长远发展的高品质内容;另一端是“底部的底线管理”,即要及时滤除和屏蔽不良信息、发现并纠正错误观点。如今,很多大型网络平台都愿意将其内容数据库称作“内容池”,池水清不清,不仅取决于注入了多少清水,还取决于截掉了多少浊水流入、开辟了多少污水治理方式。
相对于大众传播时代的“管”,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兴起的时代,内容风险管控存在很多难点。
第一,内容类型杂。大众传播时代,报纸的内容无非是文字与图片,广播是音频,电视是视频和音频。在网络时代,特别是在移动互联网传播条件下,全媒体传播形态让内容类型复杂多样,生成了大量非结构数据,不仅对人工审核是一大难题,对“人工+机器”审核也构成挑战。例如,在视频的审核中,从按时间长度进行抽帧,发展为按场景变化比例进行抽帧,从理论设计到实践技术都需要改变。而要综合考虑文字、图片、音频、视频以及相关联内容的审核,无疑难上加难。无论是传统媒体机构,还是新兴网络平台,都面临难题。
第二,内容数量大。数据即新闻、信息流即新闻已经成为一种新现象,需要审核的内容数量激增。市场调研机构IDC预计,全球数据总量年增长率维持在50%左右,到2020年,全球数据总量将达到40ZB,相当于28.6亿个美国国会图书馆藏书的信息量。根据工信部副部长陈肇雄在“2018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开幕式上透露的数字,预计到2020年,我国数据总量全球占比将达20%。面对如此海量的信息内容,审核压力巨大。
第三,内容主体多。围绕不同生产者,出现了用户生产内容(UGC)、专业生产内容(PGC)、职业生产内容(OGC)、机器生产内容(MGC)。依托于网络平台提供的空间与技术,内容生产者队伍不断扩大,内容平台类型多样。微信公众号数量4000万个,抖音每日活跃用户接近7000万,每月活跃用户超过3亿,用户的“生产消费者”(prosumer)身份越来越明显,政府机构、商业机构、社会组织、个人在各种平台上竞技,生态多样复杂。内容生产和内容平台主体资质、责任的认定都更加复杂。
第四,效果预判难。以前报纸行业会强调版面也是语言,可以体现出报纸的立场、态度和情感。如今,特别是智能算法推荐技术引入后,不同类别信息根据个人特征有无数种排列组合结果,单条信息在审核时可能并不存在明显问题,但是多条信息组合后,就会显露出倾向,影响个人对社会的判断与认知,而效果难以预料。
这些难点和问题,使得内容管理成为网上内容建设关键一环,地位越来越重要,不仅新闻媒体要担起责任,所有的信息聚合和分发平台也不能回避对于内容安全的责任,各网络平台内容的风险管理被放到了责任清单上史无前例的高度。
内容风险管控平台应具备四个特质
“希望有一个权威、公正、专业的第三方机构为内容风险管理提供服务”——在人民网举办的一次研讨会上,这一呼声成为各网络平台的共识。但是,应由什么样的第三方机构来提供内容风险管理服务?各方认识却并不相同。归纳各方讨论,一个真正科学的内容风险管控平台应该具有四种特质。
相关阅读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