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滚动| 上海| 社会| 国内| 国际| 经济| 证券| 产经| 消费| 互联| 家电| 硬件| 科学| 明星| 影视| 综艺| 游戏| 信息|生活|旅游

新华社扎根工程:践行四力要求提升履职能力

2019-01-09 16:01 来源:互联网整理 责任编辑:WB001 字体:

原标题:践行“四力”要求 提升履职能力——新华社深入推进“扎根工程”推动新闻舆论工作强起来

  新华社对外部记者缪晓娟(右二)、新疆分社记者赵戈(右一)等在“一带一路”重要支点城市新疆喀什老城古丽碧塔茶饮店,采访青年“创客”阿丽娅(左一)。贺占军 摄

  新华社四川分社对中华文明探源工程中的一支——“江源文明”进行深入采访调研。图为四川分社记者惠小勇(左一)、黄毅(左二)在“云朵上的羌寨”——四川茂县雅都镇前村采访调研。刘树龙 摄

  一个村庄,如何从“一宿饥”“千年穷”到“万年饱”?是什么信念,支撑着王继才夫妇三十年如一日地坚守孤岛?“90后”年轻战士出现在中越边境排雷现场,他们可曾有过害怕?打工的父亲看见3岁娃娃村口的等待,心中作何感想……在田间地头、工厂车间,在街巷社区、农家土炕,新华社记者把根扎进群众生活,扎进基层沃土,扎进社会实践,忠实记录着巨变的中国和可爱可敬的中国人,深刻探寻着中国奇迹背后的密码。

  2017年初,新华社党组在全社开展“扎根工程”,要求全体采编人员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在火热的实践中锤炼脚力、眼力、脑力、笔力。两年来,全社同志进一步增强新形势下做好宣传思想工作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推出一批沾泥土、带露珠、冒热气的鲜活新闻和深度报道,有力提升了报道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

  扎下新闻业务之根、人生价值之根、为民情怀之根

  “记者要俯下身、沉下心,下村入户进企到人,少听汇报、多听民声,少住宾馆、多住农家”,江西分社社长刘健的话表达了广大记者的共识。“扎根工程”推动新华社记者走出大院、深入实际,与人民群众同吃一锅饭、同坐一条凳、同睡一间房,增强了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传承了“勿忘人民”的新华社传统。

  几年来,通过深入采访调研,新华社推出了尕布龙、刘芳、黄大年、李保国、张超、廖俊波等一批在全国引发重大反响的典型报道,《羊小平砸缸》《李改红告别驴得水》《一夜风雪话脱贫——新华社记者借宿山乡贫困户记》等大量以普通百姓为主角、来自基层一线的鲜活报道以小见大,引发广泛共鸣。采编人员更加深切体会,新闻报道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只有扎根人民,新闻工作者才能汲取丰厚养分;只有来自群众,新闻报道才能富有勃勃生气。在采访廖俊波先进事迹时,采访对象林小华老人自费坐火车追赶采访组,专程表达:“我就信任新华社,拜托你们一定把廖俊波的故事展现在世人面前,再写出一个当代焦裕禄!”

  把准社会发展的脉搏,报道才能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通过“扎根工程”,新华社记者进一步提高了政治站位,强化了大局观念,深入了解了世情国情省情,真正推动了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往深里走、往实里走、往心里走。

  马克思诞辰200周年之际,山东分社记者多次深入《共产党宣言》中文首译本保存地大王镇采访调研,聚焦其革命、建设、改革发展的历程,推出的报道《真理的力量》以带着泥土气息的群众语言反映了马克思主义真理扎根中国大地,给中国带来的翻天覆地的变化。2017年,新华社推出“习近平关心的六件事”“习近平推动解决的六件百姓关切事”两组融合报道,将总书记关心的六方面民生问题以创意视频的方式加以梳理展现,实现了“新闻纸”变“艺术片”的创新尝试,产生广泛影响。采编人员在谈及报道体会时认为,这两组报道能够实现“现象级”传播,绝不仅仅在于主题重大和形式创新,更重要的是从前期的创意策划、选题确定再到后来的实地采访拍摄和制作等,都是基于记者的深入扎根调研。

  好的作品一定来源于生活,好的记者一定活跃在基层。在基层一线中提高业务本领、在火热实践中锤炼意志品格,成为新华社记者的成长必由之路。年轻记者扣好了新闻业务的“第一粒扣子”,一批在各自分工领域深耕细作的专家型记者加速成长,采编队伍的政治素质、业务能力、思想作风得到全面提升。

  “大家都在晒朋友圈,作为新华社记者,为何不晒自己走过的路,晒自己扎下的根呢?!”吉林分社记者王昊飞说。甘肃分社3名年轻记者深入原始森林5天4夜探访野生大熊猫,克服手机无信号、持续降雨降雪、蚊虫叮咬等困难,和护林员一起吃白水煮面,宿护林员小屋,成功采写和拍摄了大量优秀报道,社会反响热烈。四川分社记者克服强烈的高原反应,与主人公同吃同住,采写的《川藏线上流动的“航标”——记雪线邮路藏族驾驶员其美多吉》播发后引发广泛关注,文中提到的“29年6000多次往返”成为微博热搜词。北京分社年轻记者樊攀参与报道北京“动批”疏解过程,扎根一个月时间后在报道中使用了“动批”的大量砍价和买卖语言——“拦腰截”“砍零头”“放血切”“怎么拿”,让受众感觉鲜活生动,极大地提升了报道的感染力。他说:“在‘动批’闭市当天逆着人流在市场中行走,我哭了,感受到时代大潮社会变革中,个体的微小,也意识到一名记者的使命和责任,就是要把这些变化记录下来。”

  各级领导干部“挂帅”又“出征”,建章立制有力推动“扎根工程”落地生根

  • 资讯
  • 财经
  • 科技
  • 娱乐
  • 游戏
  • 生活
  • 汽车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免责申明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备案号:沪ICP备13031519号 上海网 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